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本课重点是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难点是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让学生围绕观察和体验开展探究学习,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借用课内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的一开始,让学生回顾一下学过的动物的身体结构特点,为研究我们人类的身体结构导入。通过两次脚站立和双脚站立体验活动感受人体左右对称的好处——行动灵活、保持平衡,并感受人体外形的和谐美。接着通过“摸袋子,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自然地转入到对“人体身体内部有什么”的探究,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猜猜人体内有什么。最后又以“跳绳”这一活动让学生观察感受人体在运动的时候都有哪些部位参与了,即第三部分“身体的工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认识了气泡图,分析出人体结构的第二种划分方式——根据功能的不同(工作的类型)进行划分。至此课堂目标基本完成,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进一步梳理本节课的重难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的结构特点,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围绕自己的身体展开各种各样的研究活动,让学生们一起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健康地生活!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2《常见的力》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力与运动”单元的一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常见的各种力和寻找使物体下落的力。通过教学我想谈谈对自己上这节课的看法:
1、初看教材,只是几幅常见的力的运用的插图,简单枯燥毫无新鲜感。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观看动画图片力的课件来认识各种各样的'力,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力的理解。
2、四年级的学生初次设计表格,我采用“扶放”教学法,课上先给出学生表格样例,进行必要的指导,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学生设计起来就比较轻松。
3、在“寻找使物体下落的力”活动时,我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接着请三名同学到前面进行实验,让其余学生观察,最后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但坐在前面的学生能观察到,踊跃参与,后面的同学因看不清楚,参与度不够。在实验中应把学生带到楼道高处实验,这样学生能很好的观察到物体下落的运动情况。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3在教学《彩虹的秘密》这课时,我让学生猜谜语看图片:你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有几种颜色?听到彩虹的形成,同学们兴趣盎然,求知欲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首先,我让同学们做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实验,一是使学生知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二是使学生认识三棱镜,知道三棱镜能使混合光分散。随后,利用一盆水和一面平面镜在墙上投射出彩虹。接着,揭示本课的重点: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见到过彩虹?有的说在雨后看到的,有的说在洒水车洒水时看到的,有的说在河边玩水时看到的,有的说在瀑布前看到的'。你发现这些地方能看到彩虹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积极思考,有的回答的有阳光,有的回答的有水,我问;大海里有很多水,大海里有彩虹吗?马上就有学生回答:需要小水珠。学生很快就领悟到:彩虹的形成需要阳光和小水珠。这节课,学生分组实验配合的非常好,而且课堂气氛活跃,觉得学生很轻松地就掌握了所学知识.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球地形、地貌状况,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知道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搜集资料。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上有什么呢?这是今天我们要来探究的问题。(板书:出示课题)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课件出示转动的地球)
师:看,这颗转动不息的蓝色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它的表面积很大,有5.1亿平方千米,你发现了什么?
蓝色部分非常大,它代表的是什么呢?
师:是的,海洋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呢,这说明在地球表面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得多。不过陆地的面积虽然小,但是却有着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哦,它们是什么样子?除了海洋,地球上的水还包括什么?谁生活在这美丽的星球上?这些问题相信只要你认真观看下面一段影片,就一定能找到答案的。(播放配乐图片课件)影片看完了,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地球上有什么?
板书:高原、山峰、丘陵、盆地、平原、沙漠
海洋、湖泊、河流
动物、植物,人
小结:高原、山峰、丘陵、盆地、平原、沙漠属于陆地;海洋、湖泊、河流属于水;人、动物、植物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板书:陆地、水、生物)
师:对于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课前同学们也都查找了不少的资料,这个问题谁能来解答?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看到同学们把查找的资料用信息卡的方式进行了整理,我觉得这是非常科学的方法,课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查找你感兴趣的材料,小组为单位制作剪贴报,在班级里进行展览,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好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原来地球上有这么多样的地貌和种类繁多的物种,对于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星球你想说些什么呢?
三、认识地图
师:地球这么美丽,我真想到处去看看,我知道节假日的时候许多同学喜欢出去旅游,可是如果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该怎么办?
师: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查地图。地图我们都非常熟悉,同学们,想要了解世界的地形地貌不但可以借助网络和书籍,还可以借助它(手指世界地形图)世界地形图。它是按一定比例运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的图片,那么怎样来看地图呢?其实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在数学课上就学习过怎样看地图,还记得么?
师:看,数学上学习的知识也在科学课上得到了应用,真棒!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在地形图上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地形特征,为了便于观察,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张世界地形图,请小组长过来领地图。(展示小图)看看你们这张地形图和黑板上的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师:对,大小不同是因为这两幅地形图所使用的比例尺 ……此处隐藏10352个字……新的想法。
课前准备:
1、有关镜子的资料。
2、课前搜集有关镜子的文字、图片资料。
3、准备各式各样的镜子(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凸面镜、凹面镜、水槽、水、手电筒、火柴、树叶、剪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镜子,你见过哪些镜子?
课本中也为我们出示了一些镜子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边看边与学生交流。)
那么这些镜子都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为了了解镜子中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来——玩镜子。
(板书:10玩镜子)(生交流。)
让学生通过照镜子,发现镜子中的像与镜外物体的关系,为了让学生知道我们平时梳妆机子就是平面镜。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面镜。
(1)理解平面镜的概念
同学们平时我们都是从这面小镜子中观察自己,今天就让我们好好的观察一下这面小镜子。你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手来摸一摸,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到了什么?
是呀我们平时用的这些镜子,镜面都是平的,那我们给他们一个共同的名称——平面镜好不好?(板书:平面镜)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表面不平的镜子,同学们搜集到了没有?
哦,有的同学带来了小勺子,我们拿小勺子来照一照看看能不能成像?
两面都能吗?我们先摸一摸小勺子的里面,是平的吗?不是向里凹那我们称它为“凹面镜”,那外面向外凸的一面我们就可以称它为“凸面镜”
(2)引导学生观察反射现象及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那么,今天我们的玩镜子活动就从平面镜开始。(边说边走向窗边,演示反射现象)同学们请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老师小时候经常这样玩镜子,你们会玩吗?
师:看来同学们都这样玩过。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还有很多其他的玩法。同学们你们还有哪些玩镜子的方法呢?下面请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你们都怎样玩过镜子。
那你在玩的时候有什么问题或疑问吗?请提出来
师:(拿起一组的科学记录本)大家把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写下来,然后小组之间讨论,想想怎么玩,然后再玩。同学们可以选用自己课前准备的材料,也可以从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中取材。
(提出2点要求:一是注意安全,镜子很锋利容易划破手指;二是用你擅长的方式认真记录,可以写、可以画。)
三、汇报交流:
在交流中从以下几方面组织学生讨论:①镜子里的像和实际物体的不同;②镜子靠在一起角度变化带来的镜子的像也是不同的;③镜子可以反光。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在玩镜子过程中的发现。
别的同学汇报时,请大家把材料放入材料盒,认真听,如果需要演示给大看,材料可以带到讲台上。
师:(师把光射到镜面,反射到墙壁上成了“我爱科学”的正字)大家回去可以试试。我还要考考大家,你在镜子前举左手,镜子里的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大家试试。
(学生纷纷拿出镜子对照着玩。)
师:谁能总结一下镜子里的像有什么特点?
师:(拿起一面镜子)刚才一个小组玩的是镜子反光,当光射到镜子上,而光马上出现在另外的地方,你能比画出光的路线吗?
师:使光发生路线改变的是镜子,看来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板书: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说到光的反光作用啊,课本中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翻到课本32页。(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讲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没有什么疑问?
模拟故事中的现象。请几个同学排成弧形用平面镜向温度计上反光。
小结:用平面镜同时向某一物体反光是该物体的温度会升高。
四、深入玩镜子。
(1)引入凹面镜、凸面镜的概念。
同学们,刚才通过玩镜子我们了解了很多平面镜的特点(手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平面镜),那么生活中还有一些镜子它们的表面不
是平的。请同学们取出你们课前准备的小勺子,同学们看看在小勺子中能不能看到自己的像?
师:勺子的两面都能成像吗?
师:那我们就也可以把它们当成两面镜子,表面平的镜子我们叫它平面镜,那么勺子向里凹的一面我们叫它什么镜?
(板书:凹面镜)
那向外凸的一面呢?
(板书:凸面镜)
(2)观察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特点。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凹面镜和凸面镜中所成的像,并记录好它们的成像特点。
(板书:倒立、放大)
在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缩小的
(板书:正立、缩小)
引导学生说出凸面镜的反射范围大,凹面镜的反射范围小。
学生取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
(生交流。镜面是平的。)
生;准备好了。
生:(能)
生:会玩。
(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
生:为什么镜子能照亮物体?
生:镜子为什么能反射太阳光?
(小组开始玩镜子。)
a.生:我们组是把3个镜子靠在一起,然后在中间放一个笔帽,可以看到镜子里有很多笔帽,而且我们把镜子的角度变小,笔帽就更多。
b.生:(上前演示)我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镜子为什么能反光,我们发现跟镜子后面的这层灰色的东西有关,好象是漆,用小刀把它刮掉,镜子就跟玻璃一样了。
c.生:在镜子里的字都是反的。
生:反的
生:右手
生:镜子里的东西和外边是左右相反的。(左右相反)
生:光是先射到镜子上,然后被镜子反到墙上(比画着光的行走路线)是两条线。
(生交流)
生:能。
生:是的。
生:凹面镜。
生:凸面镜。
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小结:物体在凹面镜中的影像是倒立的、放大的。
第一个环节玩镜子是为了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有所发现。使学生对镜子的反光现象更感兴趣,从而引发升入的探究和思考。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激发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欲望。
为了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人们对镜子的创造、发明或应用过程,让学生意识到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1、凹面镜、凸面镜的图像特点和平面镜相比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玩凹面镜、凸面镜。让学生知道凸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反射的范围大。凹面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反射的范围小。
板书设计:直立的像、表面比较光滑、平的、像镜子一样的东西叫做平面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到天天用到的镜子,竟然还有那么多的玩法,学生充满了兴趣,学得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使学生增加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