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下人家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最近,在教学活动中,使我印象深刻的课文是《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是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乡下人家朴素的景致,祥和的气氛,勤劳的生活。这些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画。可能是我自己也比较喜欢这种文体,对于这种生活也比较向往,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体会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也同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这篇课文我们分成了两个课时进行学习。在第一课时,学生们解决了生字的认读问题,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并且理解了全文的内容。第二课时,我计划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和欣赏优美句段等方式来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整节课我将这样安排:
首先,概括阅读技巧,师示范如何品读。针对我班学生“不爱说,不会说”的特点,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句段是优美的,什么样的字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于是我先跟他们概括出一些技巧,比如说,学生可以从文段中找出相关的修饰手法、关键字词、句式或词语搭配,然后细细品读,悟出内涵。我举了一个例子,示范如何品读。在第一自然段中,我让学生注意这个句子:“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这里用了一个“虽然……但……”的转折句以及“或……或……”的'句式,我们可以从中悟到乡下人家虽然小而简但是勤劳和快乐的;从“一个个”、“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等叠音词的使用中,可以看出乡下人家的美好;再比如,“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坚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个句子运用了比较的手法,将乡村与城市进行比较,写出了乡下人家的自然朴素与城市的威严冷漠。
然后,由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品读。作了归纳、示范之后,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一下子就能找出很多关键的词句,而且品读得比较到位。比如,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个拟人句中感受到竹笋的俏皮和乡下村的勃勃生机;从“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这些拟人句中,感受到鸡鸭的可爱以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住。
最后,我们师生一起为文章归纳出了小标题,我先归纳出前两个:
①屋前搭瓜架;
②花美笋初露。学生们也模仿归纳出:
③院内鸡寻食;
④河中鸭戏水;
⑤门前享晚餐;
⑥夜深人入眠。有些学生还对我说:“老师,我觉得我们现在都成了小诗人……”课后,我做了一个简短的调查,喜欢这篇文章的学生竟然达到了100%,比课前增加了56%。
我认为这节课较为成功。从学生方面看,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他们情绪愉快,乐于这种学习方式,并享受整个学习过程;从教师方面看,本人认为,
1.这节课的目标设置得较为合理,目标导学作用得到了发挥;
2.设计的重难点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3.教师的帮助、指导、点拨、启迪、提升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4.教师的课堂调控作用也得以发挥;
5.教师很有激情,课堂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2《乡下人家》通过几幅画面的描绘,生动展示了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给人如诗如画的美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整堂课我都在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提炼别人感悟语言的方法。孩子们掌握了“发挥想象”、“进行对比”、“引用诗句”、“联系课外书”等丰富多彩的谈体会的方式。这对学生感悟文本、提升语言水平有着莫大的益处!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收集了几篇有关乡村生活的名家作品,让孩子们在更多的优秀文章中去感受乡村的独特迷人。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课堂上,我引导他们去倾听,去分享朗读高手的技巧,比如“入情入境”等绝妙的方式。另外,我还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如指名读、比赛读、范读等,以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
创新能力对一个民族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我在课堂上很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引导孩子把自己当成课文的主角,去思考会做什么,说什么;再比如,我常让孩子们闭眼倾听,想象画面。这些环节都是为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本堂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是适当地点拨、引导,旨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能力、语言水平、朗读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但,美中不足的就是由于时间有限,个别环节稍显仓促,应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展示的机会。
《乡下人家》是一篇描写田园风光的美文,读后让我久久回味。字斟句酌越品越有味,一种桃园风光般的仙境,滋润着我们这些大乡的儿女!故乡的情悄然涌上心头!
这样一篇风光如画的美文,怎样能使孩子投入这其中呢?我深深地思量,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读书的空间,努力让学生在这书香中品到自然的气息、看到这如画的美景。
一、咬文嚼字,感受语言之美
透过语言文字想象“雨后春笋、群鸭戏水、月明人静”的自然质朴、活泼风趣、人间天堂的美!在诵读中让学生感悟农家生活的独道之处。
二、联系生活、感悟想象之美
由农家的鸡群觅食想开去,你好像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品味城市生活不及田园生活的和谐美。通过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这种品读中,我和孩子们也确实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了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着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
多给孩子品读的机会、想的机会、说的机会,学生收获的则是智慧、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启迪。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3这篇文章是四年级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由陈醉云先生撰写。他聚焦于乡村中最常见的事物与景象,描绘了六幅动人的画面:屋前搭瓜棚、屋后竹笋破土而出、院中母鸡觅食、河里鸭子嬉戏、院落共进晚餐、夜晚聆听虫鸣。这些画面共同勾勒出乡下人家自然和谐的生活画卷,朴素中蕴含着几分雅致之美。
在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品读感悟、朗读再现,读中质疑探究,读中想象迁移,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反思自己这一课的教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的部分:
一、在庭院中鸡觅食这一画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母鸡和公鸡的.悠闲自在,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身边的事物显得更加形象生动,并及时设计一个小练笔,练习这种写作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品读感悟贯穿整个教 ……此处隐藏10483个字……”。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3《乡下人家》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优美,活泼风趣,处处流露出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这份喜爱甚至可以说是偏爱,想必作者也是久居繁华喧嚣的都市,因而对宁静、质朴、悠闲、舒缓的乡村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留恋。我也带着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引领着学生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1、要质疑、答疑。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读书中解决问题,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引导学生质疑、特别是对课文中看似无疑其实有疑之处进行生疑,引导他们进入思维的高一级阶段,逐步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问题提出来以后如何解决,让学生认真读书,从具体的语境中去找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自己的感悟,其实是在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
2、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我认为从中年级开始就要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了,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写得慢、影响授课进度,但是只要耐心指导、长期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提高。因为记笔记本身就是一种语文学习,我在学生时代就是一个记笔记的好手,一本书读完时基本是书上满天星,当然我的收获也比别的同学多。在本课学习中,我和学生在共同学习第一段的时候,板书了“屋前瓜架别有风趣的装饰细致生动地描写、拟人”等内容,并对“别有风趣”做重点理解,先查词典,再联系课文中的句子找出哪些地方别有风趣,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别有风趣的事情。然后学生在选学自然段时就要在笔记本上仿照以上的内容做下自己的学习笔记了,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摘记,有对中心内容的归纳,有对文章结构、方法的领悟,有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可以记下自己的体会,所以在学生交流时就不愁他们无话可说了,而且说的话还很有质量。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4在本月的语文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写景课文《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反思自己这一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亮点:
一、字词学习多样化
汪潮教授说过:“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念好十字经,十指弹钢琴”。看来字词教学仍是我们教学中的首要和重要位置。所以在导入课文之后,采用了检查的形式,以学生理解的`难点为突破口,给予多种形式的帮助。有多音字“冠”的强调,有不理解词“捣衣”的图片观察法,有“向晚”找近义词理解词意的方法,有读词语“天高地阔”“月明人静”想象画面的方法等,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学习字词的多种方法。在文中还有“结出”“扎到水下”等多音字也特别指导。
二、给学生学会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有一个学习要求,既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在教学中我注重了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课文。“青瓜绿藤”画面中,学生在石狮子和瓜藤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的对比中,感受到别有风趣一词的含义。“雨后春笋”一段抓住一个“探”字,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使学生体会到拟人化手法运用的巧妙。并把这一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与本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出示了孩子们搜集的有关乡村的照片,要求用上“对比”“拟人”等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的练习,渐渐地,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语言文字也变得富有灵性了。
三、抓住一条主线,使教学结构清晰。
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抓住关键词“独特”、“迷人”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读课文1、2自然段,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美中不足的是,我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一直引领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没有引申到农民劳作的辛苦。若再引导学生感受农村生活的劳苦与艰辛,那么学生对乡下人家的生活了解得就更深入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成熟。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5教学《乡下人家》这一课,我采用了读读、画画、想想、写写的方法。感觉效果还不错,现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做个简单的回顾:
一、读读。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在文中用各种符号标注预习时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具体完成了以下几个任务:一是,默读课文,划出想要积累的生字词,并在本课的生字下面画上三角符号;二是,找出作者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景物,并圈画起来;三是,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波浪线标出来;四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预习时间大约使用了10分钟。
二、画画。
我提示学生准备一张画纸,我读课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画。然后,我每读完一段,学生就开始画画,把文中作者所描写的事物画出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增加一些相关的景物,至于景物的样子与特点,就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去画就行。我读得很认真,学生画得也很认真。
三、读读。
简单的描画景物之后,我要求学生把画纸扣住,认真读课文。这其中,好的句子会反复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就这样读读、想想、画画,在第一节下课时,学生已经画完了前五段课文中的景物,很多学生的.画看起来意境很美。
四、想想。
在第二课时,我让学生继续拿出自己未完成的画。照例我读文,学生听读并画画,第六段课文结束,学生的画作也完成了。我扫视了几位学生的画,很不错。然后,我就本文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了以下几个小知识点:一是,文章中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以及从傍晚到夜晚的时间顺序的交叉进行;二是,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让句子富有情趣;三是,体会文章中的两个关键句中的关键词,从而概括出文章主题,总结全文。至于生字词的学习,我主要采用的是随文识字,随文解词。
五、画画。
白天的两节课,我完成了课文的教学。晚上,我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是,根据课文内容修改并完成自己的画作,然后把自己画上的内容说给家长听。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家庭作业,兴奋得不得了。第二天,学生按时把自己的画交给我看,很多学生的画虽然是铅笔简笔画,但是意境的美让几个同事都赞叹不已。
六、写写。
看过学生的画作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第二天晚上的作业,仿照第21课的写法,写写自己的家乡。我们班的孩子大多来自乡下,在学过《乡下人家》这一课后,他们明白了,原来那些平凡的小事物组成的家乡景色也是很美的,他们对自己乡下生活的感情被触动了。所以,根据这个单元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我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家乡,结果很多学生写的内容出乎意料的好,他们借鉴了21课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的家乡描写得美丽极了,在讲评时,杜荟莹同学和位如鑫同学的作文内容把大家都迷住了。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发现在教学意境比较美的文章时,不妨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动动手画画,然后再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文字描写身边的景物,这样既便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习如何表达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