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时间:2025-08-01 21:38:34
【热门】教学计划范文9篇

【热门】教学计划范文9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将带着新的期许奔赴下一个挑战,何不赶紧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教学计划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计划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计划 篇1

一、课程介绍

羽毛球运动属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以其娱乐性、简便性、锻炼性等特点深受广大初中学生的喜爱。参加羽毛球运动可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有利于心肺等功能的改善与提高,可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沉着果断等良好品质。

本课程主要教授羽毛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与战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等资料,并结合羽毛球教学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理论、体育健身方法、体育保健常识等资料。

二、课程目标

第一学期

课时教学资料:

1,认识羽毛球运动基本知识

2,羽毛球基本握拍法、认识羽毛球运动

3,发球:发高远球1

4,发球:发高远球2

5,上手击高远球1

6,上手击高远球2

第二学期

课时教学资料

1,正手挑球

2,反手挑球

3,上手击高远球3

4,上手击高远球4

5,羽毛球的战术:发球战术

6,教学比赛

第三学期

课时教学资料

1,基本步法:正手侧身并步后退

2,基本步法:跨步上网

3,正手侧身并步后退步法结合上手击高远球

4,跨步上网步法结合正反手挑球

5,羽毛球战术:攻后场战术

6,教学比赛

第四学期

课时教学资料

国内外羽毛球的重大赛事介绍

正手放网

基本步法:两侧移动步法1

基本步法:两侧移动步伐2

羽毛球战术:逼反手战术

教学比赛

第五学期

课时教学资料

1,学习欣赏羽毛球比赛

2,反手放网

3,前交叉跨步上网步法

4,正手侧身并步后退步法结合跨步上网步法

5,羽毛球战术:拉吊结合战术

6,教学比赛

1.培养初中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用心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学习中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使学生基本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并能持之以恒地加以锻炼,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2.帮忙学生掌握羽毛球基本技术、战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学会必要的健身手段与方法,养成自觉健身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透过羽毛球专项课培养学生顽强拼博,独立思考潜力

4.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组织潜力等综合素质,培养勇于竞争、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协同发展,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教学计划 篇2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55名。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整个班级形成了较浓的学习氛围。全班学生团结友爱,积极向上,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孩子们活泼聪明,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在语文学习中,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在识字方面,大部分孩子识字能力强,识字范围

广,并且有大部分能在语言环境中运用,有强烈的识字愿望,同时重视积累。在阅读方面,孩子们能试着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文本所蕴涵的情感,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初步学会了默读;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在写话方面,大部分孩子们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并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少数学生的语句不够连贯、通顺。至于口语交际,少数孩子不敢开口与人说话,一些孩子的话说不完整,表达得不够清楚,有待加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在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书写端正,学习比较努力,成绩优良。但是也有几个学生,平时贪玩,总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他们欠缺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或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因此成绩不太理想。加上本学期新插入3名学生,他们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同,也是本学期工作的难点之一。但是我相信学生的可塑性强,只要坚持不懈地耐心教导,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变,有所进步。

在上一学期的期末检测中,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但对语言的理解、应用能力还有待加强。本学期在教学上将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

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体验学习所获得的成功和乐趣。

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⑴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⑵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⑶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三、教学目 ……此处隐藏9113个字……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儿童集体活动。

4.初步理解舞蹈表情,知道舞蹈与音乐的姐妹关系。

5.在舞蹈中与他人合作。

6.欣赏舞蹈,能有体态反应,掌握舞蹈风格。

四年级:

1. 动作基本准确到位,配合协调,身体各部位可以灵活运用。

2. 跳舞时能情绪投入准确表演掌握不同舞蹈风格。

3.乐于通过舞蹈表达自己情感。

4.集体配合协调默契队形整齐准确

(1)意识到在生活中注意自己体态语言行为美

(2)观赏舞蹈表演,简单了解欣赏舞蹈的文化背景。

三、教学内容

第一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幼儿舞蹈的基本舞步。动作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Ⅱ、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的相关知识。

2、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识别舞蹈图谱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舞蹈基本手位、脚位。手形、脚位、手位、脚形。

2、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腰的训练、走跑跳训练,基本舞步训练,组合训练。

三、教学进度

小松鼠(总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周)基本动作练习

第二课时 (第三周)完成“准备段,第一舞段”

第三课时(第五周)完成“第二舞段,间奏部分”

第四课时(第七周)综合表演,动作提高

小足球组合(总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第九周)完成“准备舞段”教学

第二课时 (第十一周)完成“第一舞段,第二舞段”教学

第三课时(第十三周)完成“间奏段,第三舞段”教学

第四课时(第十五周)完成“第四舞段,综合表演”教学

第十七周 欣赏课 《春暖花开》

第十八周 表演课 综合练习

教学计划 篇9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 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回忆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2)等腰三角形纸片

(3)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课题

课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 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点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观

察、分析、归纳概括,主动获得知识。

(2) 组织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 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说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1、 等腰三角形是在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如何利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思路和观点,也是对理解“等腰”这个条件造成的特殊结果的重要之处。

2、 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单位,等腰三角形的定理为今后有关几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 对称是几何图形观察和思维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常用出发点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对加深对称思想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4、 例题中的几何运算,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初步体验,如何在几何中结合代数的等量思想是教学中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5、 如何把握合情推理的书写及重点问题,本课中的例题也进一步做了示范,可以认真研究。

6、 本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7、 本课内容安排上难度和强度不高,适合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的意识。

8、 课本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然后在进行证明,将探索和证明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以活动形式展开教学,综合运用启发式、多媒体演示、互联网探索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五、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过程,初步文字命题的证明方法、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有关的计算与简单的证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学会分析几何证明题的方法及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证明过程。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的证明

教学难点:证明过程的书写格式,用规范的符号语言描述证明过程

教学媒体: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

1、什么叫证明?什么叫定理?

2、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一般步骤有哪些?

3、我们初中数学中,选用了哪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此外,还有什么被看作是基本事实?

设计说明:师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二)创设情境

观察图片

百度图片搜索_等腰三角形金字塔的搜索结果

1、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你能用刻度尺华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2、你能画出它的顶角平分线吗?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3、上述性质你是怎么得到的?(不妨动手操作做一做)

4、这些性质都是真命题吗?能否用从基本事实出发,对它们进行证明?

(三)探索活动

1、合作与讨论:说明你所画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思考与讨论:说明你所画的是顶角的平分线。

怎样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证明,我们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边对等角_百度百科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逐步尝试运用说理的方式进行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和几何语言间的互相转换。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A

BD C4、你能写出上面定理的符号语言吗?

5、总结

《【热门】教学计划范文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