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学生调查报告集合5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调查报告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调查报告 篇1调查显示的差距虽然惊人,但在意料之中:学生每月最大的花销为20xx元,最少的才180元,大学生每月支出与收入调查报告。这意味着一名学生一个月的消费几乎相当于另一名贫困学生一年的开支。
消费内容的差别表明,相对城市大学生而言,农村大学生缺少“营养”而内容单一,后者主要是吃、穿、住、行,其中89.5%的农村大学生,以米、面为每天的主要食物。而64.32%的城市大学生除此以外,还搭配有肉、蛋、牛奶或饮料。而让绝大多数农村大学生望尘莫及的是,城市大学生还有条件进行精神文化以及更高层次的“奢侈”消费。在受访的268名城市大学生中,有239人在假期选择旅游,比例高达89.49%,其旅游经费少则300元,多则达20xx元。
1、上网、打牌、看电视、花两元钱看场电影是农村大学生普遍选择的娱乐方式。而蹦迪、打网球、进茶坊、泡吧、去练歌房等比较“奢侈”的消费则更多的属于城市大学生。
有76.3%的城市大学生选择到品牌专卖店或高档次的商场购买服装,而这种比例在农村大学生中仅为3.06%,在大一的农村学生中有96.83%的人不知道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而据《20xx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这两种品牌在大学生市场的渗透率均超过了10%。
2、手机,这种正在大学得到普及的通讯工具也离相当多的农村大学生较远,调查表明:84.6%的农村大学生打电话以密码卡或磁卡电话为主,在一、二年级的农村大学生中,只有44人拥有手机(比例为15.4%)。与此相对应的是,大一、大二的城市学生拥有手机的为142人,约占总人数的53%,而在大三、大四年级,这个比例上升到了89.4%,有239名城市大学生拥有手机。
你是否赞成追求新潮和高消费的观点?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也可以清晰地显露出城乡大学生的消费差别。有13.2%的农村大学生表示赞成,64.5%的人不赞成;而城市大学生中赞成此观点的占53.8%,反对的为30.7%。
尽管城乡大学生存在明显的消费差距,但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家庭。所不同的是,农村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渠道呈现出多样性,如打工、奖学金、助学金、贷款等,而城市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渠道则比较单一,绝大多数人都靠家庭支持,调查报告《大学生每月支出与收入调查报告》。
在284名农村大学生中,经济来源完全由家庭提供的为178人,约占总人数的62.67%;而在来自城市的268名大学生中,有248名学生的所有费用完全由家庭提供,约占城市大学生总人数的92.54%,而且几乎没有用贷款来支付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的情况。
由于家庭经济收入直接决定着学生在校的消费水平,因此调查认为,这也反映出城乡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很大。而随着农村家庭经济收入增加的相对减缓,农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下降,农村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来源受到抑制,这两个群体的消费差别将更为显著。
当前,网络创业可谓红红火火,尤其在金融危机导致的一职难求的困境下,不少大学生也正试图通过网络创业,缔造自己创业的“梦工厂”。然而,一份在11个省市的85所高校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网上创业的现状难以让人持乐观态度。
这份由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历经半年,走访了山东、北京、江苏、浙江、黑龙江、福建、重庆、广东、广西、湖北、上海等全国11个省市85所高校做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的大学生网络创业者中,仅有8.76%的大学生月均销售额能达到5000元以上,而月均净收入能达到5000元以上的,则仅有5.06%。据调查,在涉足网络创业的大学生中,有71.35%的被调查者月均销售不足1000元,月均销售1000元~20xx元的,也只占10.61%。有八成的被调查学生月均净收入不到1000元,大多只有几十、上百元的收入。
学生调查报告 篇2一、调查原因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系统也会随之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无法继续下去。水资源的污染及短缺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虽然我市不是一个用水紧张的城市,但水污染却存在,并与每个市民都息息相关。为此,我通过询问形式对我市水污染进行调查。
二、调查过程
第一步:实地调查,首先,我随老爸来到长安航管站,向我爸的老同学刘海华了解长安镇河道情况,然后,乘坐快艇,游览了崇长港及长山河和泰山港,一路上,刘海华叔叔向我介绍几十年前,这些河道,是长安镇附近的主要航道,水清透彻,而现在垃圾遍布河道,一股臭味扑鼻而来。水污染主要原因:人为因素:泥河上流工厂的废水排放,城市布下水道安置此处,污水经管道排入河中,泥河附近大量农田,农民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流入其中,致使藻类疯长,鱼类大量死亡,居民的环保意识差,经常将生活垃圾倒入河中。
第二步:调查分析,经过实地调查,我认为水污染给居民带来的危害。地下水污染,用水困难,河水污染严重滋生大量蚊虫,河水散发刺激性气味,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三、调查结论
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养猪场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然后,对河边、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废弃的)进行清除,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可动员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机器清除。后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沙土流失。
2、为了对河道环境的保障,应对附近的工厂、养猪场等加大管理力度,对污染河流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并且对沿岸居民及全体市民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河流的环境,主要还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识,故人们应自觉保护河道,保护环境。这样,一条全新河流才会永远呈现在人们面前。
学生调查报告 篇3[内容摘要]
中学生吸烟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吸烟不仅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给他人带来危害。为了让中学生远离烟草,杜绝吸烟,本报告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好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中学生 吸烟 调查
一、前言:
众所周知,吸烟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然而,只要我们稍加留意、观察周围存在的吸烟现象,我们会不言而喻:吸烟不但对人们的生理 ……此处隐藏4432个字……的,所以很难成功!
综上所述,这五中类型的恋爱占了大学生恋爱的95%以上,可是其成功率往往不超过35%,可见大学生恋爱的失败性,就象泡抹般容易破碎!
二,大学生的迷茫成年话题
先来看下面的两则资料吧:
相关资料一:大学的性接触状况接吻:男生39.5%女生45.5%**抚:男生25.6%女生28.9%**:男生10.9%女生8.4%摘自著名性学专家潘绥铭教授1997年主持的《全国大学生异**往》调查
相关资料二:我国青少年性健康调查结果令人担心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京伦家庭科学中心等单位在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大中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现在的青少年远比他们的父母前卫。在他们当中,同意爱情是专一的,人的一生只能有一个真爱对象的人只占被调查者的28.8%,认为现代婚姻应该白头偕老,从一而终的只有20%,赞成与已经有恋人者谈恋爱的超过了30%.在这方面,女生似乎比男生更开放。45%以上的人对婚前性关系持肯定态度,其中34%的人认为这样可以巩固爱情。来自北京的另一项调查则更能印证年轻人的大胆:3034名婚检青年中,46%的男青年和45%的女青年承认有过婚前性行为,这使我国的性病、艾滋病预防专家们担心不已。
多项调查均表明,我国青少年性成熟比五六十年代出现提前的倾向。性成熟的前倾带来了性心理的提前出现。认知心理学认为,性的信息大量增加,人们的性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这一切,频繁刺激青少年的大脑和生殖腺体,提早催开了性生理的芽蕾,也必然催动了性心理的发展。然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又造成了青少年社会心理成熟的推迟。他们在社会心理不成熟的情况下,对生理的发育以及由于生理的发育而萌发的性心理,缺乏科学的理解,很容易陷入盲目性。
于是,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就对性出现了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生理的成熟使得他们过早的涉足于性;另一方面,心理的不成熟却使他们对性产生了迷茫。面对这种情况,很多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大学生进行了性方面的教育,然而,收效甚微,因为学校方面还是采取了谨慎的做法,不敢过于强调性方面的教育。
所以很多青少年,特别是热恋中的男孩女孩就容易产生迷茫,而且会出现两种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受性本能、性心理的驱使,出于无知和好奇,过早地进行性体验和性尝试。在青春期性萌发的初期发生性关系,它可以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受封建贞操观的影响,认为自己已是不贞不洁的人,从此背上沉重的悔恨的包袱,抬不起头来,或者破罐破摔,糟贱自已;二是**过早的启动,形成**的猛烈递增,出现性亢奋,陷入追求性享乐的状态。这是一些青少年从性体验发展到性罪错所走过的路。性罪错容易形成动力定型,成为顽固的性癖恶习,要改变非常困难。
三,新时代的感情网恋
我们先来给网恋下一个定义吧:所谓网恋就是通过上网聊天的方式认识异性朋友,并且在进一步的交谈中发生感情,随着网上聊天的加深,逐步走到一起的恋爱过程。当然这个定义尚未经过验证,所以现在还不能完全解释网恋,但是既然有人提出来了,就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也就不容置疑。
当代大学生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跟的上潮流,所以网恋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大学生所追求的潮流之一。据一项网上调查表明:有78%的大学生经常上网,有56%的大学生曾经玩过网恋,但是成功率却非常的底,几乎是接近绝望,可见网恋的成功的可能性非常的小。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网恋者的心态吧,大学阶段很多人都过的很空虚,空虚的时候他们难免会找点刺激的事情来做,而网恋正好迎合了这种心态,成为众多大学生打发时间的方式之一。可以说追求刺激是大学生网恋的动机之一。其次,网恋不用给人的压力也没有现实生活中那么大,比如吧,网上那么多男男女女,即使失败了也无所谓,最多再找一个了,很多人在网上谈了一个又一个,然而,没有见过面的,这样也就不用为承担现实生活中那样的责任而苦恼,而这正是导致网恋失败的原因之一。
网恋为什么会失败呢,通过调查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网恋过程中(见面之前),双方只能是通过声音、言语等表现自己、了解对方,手段相对来说是比较有限的。时间稍长,就逐渐对对方形成了某种所谓的印象,而这个印象只是一个人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对于除了这个印象以外的其他通过网络无法表达的部分呢,也就由着我们人类完美主义的天性,在潜意识里给对方打了满分。我们毕竟是人,也必定是要活在现实中的,所以双方见面了。而一旦把这份通过网络培养的感情带到现实中来的时候,那些现实和网络交集以外的东西,也就是前面说的通过网络无法表达的部分,也必然要出现。这也就意味着双方就像面对一个有点陌生的人一样,因为人无完人吗,我们在网络中给对方打了满分,可是见面后我们就发现他(她)不是这个样子的,离满分还远得很,所以双方都很失望,所以分手也是必然的了。
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恋到底能不能成功呢?让我们来听听大学生的心声吧,据调查,有31%的男生认为可以,只有16%的女生持相同观点,可见支持者很少!这就要求我们对网恋进行一次深入的思考了。
四,由新高考制度引发的争议大学生可不可以结婚
最近,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一项新的高考制度,给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错过高考的学生一个优惠政策,那就是高考不受年龄限制了,由此引发了一场大学生可不可以结婚的争议。
很多大学生已经不满足大学生生活中只是保持着恋人的关系了,很多有情人也开始想着为将来打算了,更有甚者居然无视学校规定,搬出去与心爱的人同居了,大学生怀孕的比率也较往年有所上升,状况令人担忧。如今,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高考制度无疑为他们找到了空子,成了他们的理论依据。
对大学生可不可以结婚的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可以结婚。既然高考不受年龄的限制,那么走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年龄将明显趋大,那么很多人都将达到国家法定的结婚年龄,自然而然可以结婚,如果不可以的话,将和国家的法律相抵触。
第二种观点不同意大学生结婚。他们认为大学是求知阶段,如果结婚的话会影响学习,那么大学真正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这样的话所谓天之骄子就会成为婚姻的奴隶,大学就成了婚姻学堂,所以他们坚决反对大学生结婚。
第三种观点认为如果高考之前已经结婚的大学生可以继续保持婚姻关系,在大学里是不可以结婚的。这种观点比较民主,考虑了两方面的因素。首先考虑了非正常年龄高考的利益,也考虑了正常高考年龄对待婚姻应该持有的态度,我想国家也将支持这种观点,会定出比较完善的高考制度来规范大学生的婚姻问题!
以上四点基本上代表了大学阶段谈恋爱的几种观点,并且比较有代表性,通过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我们认识到,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了普遍想象,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复杂化,不管是学校,家庭,还是学生本人都应该对此进行一次比较深入的思考,考虑一下应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爱情,怎么在大学里完成自己的学业等等,至于学校也应该拿出一些措施来指导大学生的恋爱,这样整个大学校园既不至于死气沉沉,也不会因为恋爱搞的乌烟瘴气,相信新时代的大学生也一定有能力把握自己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