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调查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物调查报告1一、基本情况
按大纲要求七年级上册应开出演示实验4个,实际开出3个,开出率为75%;学生分组实验7个,实际开出7个,开出率为100%;学生自做实验3个,实际完成3个,开出率100%。
七年级下册应开出演示实验6个,实际开出4个,开出率为67%;学生分组实验4个,实际开出3个,开出率为75%;学生自做实验2个,实际完2个,开出率100%。
二、情况分析
1、无法完成实验客观原因:我校七、七年纪共有8个教学班,6名生物教师,均为兼职教师。其中七年级教师2名(每人两个班),七年级教师4名(每人一个班)。迫于教学压力教师以自己的主课为主,加之学生对辅课的不重视、教学时间紧,所以任课教师从思想上没有引起对生物实验课的`重视。
2、无法完成实验具体原因:
七年级上册学生演示实验“观察鱼的呼吸”:由于试验活体动物因各种原因无法准备,教学时间紧迫。
七年级下册学生分组实验“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由于该实验需要水蚤,水蚤无处找寻,没有完成。
七年级下册演示实验“观察家蚕生殖发育过程,观察人体(男、女)细胞染色体的排序”:由于各班上课时间不一、无法找到家蚕进行试验。
生物调查报告2一、调查目的: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人们常把观察能力称为智力的门户。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了解我校初中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现状,分析了解学生科学观察能力能力低下的原因,制定生物课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计划。
二、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20xx年2月20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抽样访问
调查对象:我校七年级100名学生
调查的内容
我主要从科学观察兴趣、科学观察方法、观察中的记录、观察后的讨论交流等几方面进行调查,以此来判断学生的科学科学实验设计能力的现状。
三、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1、你认为观察是()
A是用眼睛看(22人)B用眼睛有目的的去看(38人)C利用各种感官有目的看(40人)
2、你认为你平时观察事物观察的全面吗?
A很全面,发现很多(20人)B不太全面,有待提高(48人)C观察发现少,要努力提高(32人)
3、你观察不全面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
A观察方法单一,只用眼睛看(21人)B观察不能坚持,观察时好走神、好动(22人)C不能综合利用各种感官观察(25人)D观察目的、观察重点不明确,不知道观察什么(32)人
4、观察时你能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吗?
A每次都能(20)人B偶尔记录(54人)C从没记录过(26人)
5、你和同学讨论和交流过观察结果吗?
A经常讨论交流得出结论(28人)B偶尔讨论交流(47人)C从不参加讨论交流(19人)
6、你认为观察中要不要动脑思考?()
A需要(43人)B不需要(57人)
7、你认为观察能力对学习其他课程有帮助吗?
A有(86人)B没有(14人)
8、你认为观察能力可以培养吗?
A是(100人)B否(0人)
9、你认为观察能力对培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有帮助吗?
A有(89人)B没有(11人)
10、你觉得你的观察能力在那个学习阶段培养合适?
A越早越好(45人)B就是现在(47人)C以后再说(8人)
四、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38%的学生能够用眼睛有目的的观察,能综合利用各种感官观察的学生仅占40%。20%的学生观察时能经常记录观察发现,观察后能经常参与讨论交流的学生占28%,19%学生从不参加讨论。在观察的'全面性方面,20%的学生认为自己观察全面发现很多,48%的学生认为发现不太全面需要提高,32%的同学认为自己观察发现少,要努力提高。在观察信息发现不全面的原因分析方面,2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观察方法单一,22%的学生认为自己观察时不能坚持,观察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25%的学生不能综合利用各种感官观察,32%的学生观察目的不明确,不知道观察什么。在观察后的思维活动方面,43%的学生能思考观察的现象,86%的学生认为观察能力对学习其他课程有帮助到实验现象就可以了。
综合调查结果,我校五六年级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整体不高,主要体现在观察不够全面,记录方式单一,观察时及时进行记录习惯未养成,学生对观察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做的也不到位,思维活动参与较少。
五、原因分析
1、因为教材每课内容安排较多,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完整的按照探究活动的程序开展教学后动,存在赶课的现象,教学探究深刻性不够。
2、学生思考、观察记录的习惯没养成,存在懒惰的现象,及时、有效记录观察发现存在一定的困难。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效率不高,思考讨论交流时,有说闲话的情况。有的同学参与交流的主动性不高。
4、学生观察方法较单一,观察的自信心、全面性需要增强。
5、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不强,观察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找观察表象后蕴含的科学本质,多数学生还不是很明确,不能自主对观察前后的预测及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六、结论
本次调查分析显示,我校七年级学生科学观察能力一般,观察的全面性、思维参与度和观察记录水平急需提高。
七、对策
(一)教师要进一步深钻教材,不断通过读书和网络阅读寻找提高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途径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把握教材和学生学习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训练,实践探寻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方法、途径。
(三)举行课题研讨课,实现同事之间的智慧碰撞与共享。
(四)创造条件,注意课内外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课内外进行观察,在实际的观察活动及教师的有效指导中,实现学生自主科学的观察。
(五)树立多元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发挥网络的功效。挖掘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潜在资源,为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八、反思
本次调查总体效果还是比较理想:
(1)问卷编制比较规范:内容符合目的,数 ……此处隐藏24070个字……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学生调查报告分析
A、神经元轴突与肌肉之间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B、A、B、D三点中任选一点给予适宜刺激,都会使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无法得出结论的刺激点是C点
D、兴奋在AC之间的传导所用的时间比兴奋从C点到肌肉所用的时间短
调查分析:第4小题考查学生理性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理性思维和探究能力是高考的重点,生物学具有科学性学科的共同点,对证据分析、判断是理性思维的过程,也是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直接表现。选C正确率42。9%。
5、 您认为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的主要是( )
A、 水污染
B、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C、 空气污染
D、 乱砍滥伐
6、控制癌症,关键在于三早,三早指的是( )
A、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B、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起痊愈
C、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痊愈
D、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起痊愈
调查分析:第5、6小题,着力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中社会责任感,是指于生物学的认与个人同事的时论:作出理性中时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初学问购的和神力,学生能造福人半的态应和个值观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讨并作件:时结和体科学形座践,试解决现实生活中节生物学相关。第5小题选择B正确率为93.7%,第6小题选择A,正确率为85.6%。
四、问卷分析与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思维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为,生命观、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学生普遍有所认识,但是认识不足。生命观,社会责任观认识情况较好,二科学探究和理性思维有待加强。此次调查研究作为实践研究的基础,为后续课题研究提供支持。
生物调查报告15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和初中生物的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
例如:综合实践的指导思想与新生物大纲的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是一致的,教育部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生物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传统初中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初中生物课是学生喜欢学习的课程之一。原因是由于这门课程讲到的内容有很多与学生自身有关,与生活实际联系得很紧密,而且是学生最早接触到实验的课程。
但是我们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的话,学生会很快失去了兴趣。为什么呢?
1、由于初一的学生中有些还没有从小学的学习习惯中转变过来,因而当学习量突然加大时,不适应。再加上生物知识需要理解,死记硬背的同学考试成绩肯定会较差。当第一次或第二次的成绩不理想时,学生会有畏难的情绪。这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的话,学生如果提前看了课本的内容,则课堂上容易走神。
3、上实验课时,如果教师提前演示实验的过程,学生去重复,要得到与教师的一致的结论的话,学生的许多行为必然受到限制,因而有趣的实验课也会变得味同嚼蜡了。
4、学生在学习时具有间接性,通过教师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
虽然有教师在引导,但与学生独立完成的效果还是不可相比的。学生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他们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缺乏了体验。
因而,生物课程的改革是必然要进行的。新课改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改善目前教学现状的好办法:新课改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初中生物是非中考科目,在有的人的眼里这是一件坏事,因为这会直接导致学校领导和学生对生物教学的轻视。但在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则具有优势。
因为,一方面,我们生物教师在进行研究时如果失败了则压力没有那么大。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就是时间的不可控制性。
对于中考科目来说,在目前的.现状下,中考成绩可以说是一个学校或一个教师的命脉,所以时间不可控制性是一个大问题,但初中生物老师则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生物教师在这方面多作尝试,还可为其它学科的教学探明道路。
二、生物学科中有较多的内容适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生物课中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教材中生物学所辐射的绝大多数范围,例如:
1、动植物标本制作:
大型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标本可以制作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动物标本则主要选择节肢动物门中的动物,例如用鱼、蛙、龟、蛇等脊椎动物做透明骨骼标本;
微观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可以考虑“洋葱根尖的纵切面结构”、“蚕豆叶的横切面结构”等永久切片,既教会了学生一定的制作技术,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通过观察更进一步掌握根、茎、叶的结构知识。动物的可以考虑草履虫、神经纤维、血液涂片等。
这些小制作只要告诉学生基本原理后,学生就可以自主探索。相信学生,往往会取得好的成果。例如,我在20xx年组织的兴趣班中,有学生交上来了玻璃制作的标本,还有琥珀标本、蜡制标本等,这些制作在老师的估计范围之外。
2、植物栽培:在我校的植物生态园中,可在不同的季节栽种不同的植物,既美化了校园,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另外,还可以将嫁接、扦插、压条等技术让学生掌握。无土栽培技术还可以用来装扮教室或家庭的书房。至于组织培养则要看学校的条件,如果消毒的水平过关的话,也是可以作一下尝试。
3、探究性实验:生物课本中的探究式实验非常多,由于上课时间限制,书本上一些无法完成的探究性实验就可以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安排、落实和完成。
只要遵从探究活动的规律,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先进行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在完成一些小实验的基础上,也会得出深刻的生物学规律。例如:七年级上册的《探究种子的发芽率》、八年级上册的《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等。
4、调查研究: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
现在的学生所必备的素质不仅仅是能够学习,还需要有和社会交流、融入社会的能力。所以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课堂外去,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里,通过访问(个别谈话法)、座谈、问卷、测验(如智力、能力、个性等测试,书面资料分析)等手段收集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例如,我在20xx年9—11月间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江门市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活动》,在我校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