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乡村的发展和环境状况。为了了解当前乡村的生态环境状况,我们对某个农村进行了一次环境调查。
一、环境概况。
该农村地处山区,气候宜人,植被茂密,空气清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环境问题,如农业污染、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等。
二、农业污染。
调查发现,该村以种植水果蔬菜为主,同时也有少量的养殖业。由于缺乏科学的'农业技术和生产管理,导致农业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其中,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造成了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此外,部分农民也存在违规排污现象,进一步加重了农业污染的程度。
三、生活垃圾处理。
该村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和堆放。调查发现,部分村民没有做好分类处理,导致垃圾里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同时,焚烧和堆放也会对空气和土壤造成污染。
四、对策建议。
1. 推广科学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2. 组织农民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3. 加强对农场和养殖场的监管,及时制止违规排污行为。
4. 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制度,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5. 建立农村环保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农村生态环境变化。
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2一、前言
近些年来环境一直是比较敏感的字眼:20xx年初,中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雾霾之中。从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空气污染;2月28日,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浮尘,空气颜色由灰白转为土黄,进而北京全境出现沙尘污染。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变为“要生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据此,我们小组针对“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做了调查。本调查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共设计15道选择题,内容涉及环保知识、公民个人日常生活习惯、日常生活环保意识等方面。调查对象包括在校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外来务工人员以及自由职业者等,共有50人参与此次调查。调查时间为20xx年4月25日至5月2日。
二、主体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参与对象为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公民,共50人。
2.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共设计了15道选择题,涉及到公民对
生态低碳环保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在工作生活中对此的关注实践行为等方面。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当前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生态环保知识方面
通过《关于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调查问卷》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公民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负责的,对环境的基本价值换是正确的。对生态环保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对第4题世界环保日是几月几号的调查中74%的人不清楚具体的日期,只有10%回答正确是6月5日。说明大家只是平时有意无意地听到一些与环境有关的知识サ却没有引起重视。而在第7题对于不可回收垃圾的调查中有46%选出了正确答案—塑料,另外54%的人对此不能判断。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最基本的环保常识都无法判断的情况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第9题中关于低碳的概念,4%的人选择了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使用量,20%选择了单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另外70%的人选择了降低所有有害含碳物质的使用量、排放量,6%的人选择了降低所有含碳物质的使用量、排放量。这些问题的正确率均未超过70%,由此可见环保知识的普及宣传迫在眉睫!
此外对第5题环保知识主要来源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电视广播电影占了很大比例,报刊杂志占到14%,家庭教育占到16%,网络宣传占到26%。所以我们可以在电视广播电影方面多做文章,加大环保生态的宣传力度。对第6题环境保护的目的的回答,各个选项都有其合理性,但是大部分人选择了与动植物和谐相处这个选项。而第8题垃圾分类不尽如人意的原因这个问题的回答,62%的人还是承认了居民长期生活习惯难以改变这一事实,因此,改变这个习惯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其他认为环卫基础
设施配备不到位的占到18%,垃圾分类知识普及不够的占到12%,没考虑过的人占到10%。由此可以看出,在生态环保知识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对于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生态环保行为方面
对于公民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大家还是有注意到环保的问题的,但是当环保与切身利益冲突时,公众的分歧意见较大。第10题对是否愿意花钱买比普通产品更贵的环保产品的回答中,只有24%选择了愿意,还有26%选择了有时候愿意,接近一半的人选择了不愿意。这就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窘境,生态环保总是输给利益较量。第11、12题是关于乱扔垃圾方面的,11题对于外出时是否看到别人乱扔垃圾的回答,绝大部分是肯定的,也有2%从未看到过,2%没有留意过。不过这也切实说明了,乱扔垃圾这一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随手的一件小事可以充分反映出我们环保意识的缺乏。第12题是看到别人乱扔垃圾自己的行动,只有18%会上前阻止并纠正其行为,另外居然有16%认为这很正常。这也可以看出公民在制止他人环境污染,破坏行为时,表现出积极态度的人不多。公众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敢站出来声张正义,维护环境。
公民个人对环保还是比较积极的,在第13题的调查中,对于出行,大本分人还是选择了比较环保的步行和其他等公共交通。在第14题你可以接受汽车根据排量额外征税的政策吗这个问题中,大部分人也表示出了理解与认同,10%可以完全接受,48%部分接受。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说明生态环保已经成为当今公民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正在增强。最后一道题您有参加过环保实践活动的回答也说明了这个问题,14%的人已经参加过,还有70%的人想去但是没有机会。人们对于环保不仅有热情,
还有一份责任。但是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希望参加环保实践活动的人没有机会去,这充分说明公众参与制度没有落实,仅仅流于形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所在,首先,公民的 ……此处隐藏24457个字……分了不同人群特征,即根据个体在私人、公共领域的环保意愿和行为表现,识别出六类特点鲜明的典型人群。
一是环保爱好者,占比17.5%。该类人群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均表现出“高意愿、高行为”特征,在高收入人群和居(村)委会工作人员中的人数占比较高。
二是独善其身者,占比24.1%。该类人群在私人领域环境行为表现较好,但在公共领域行动力较弱,在老年人、高学历、离退休人士中的人数占比较高。
三是公共参与者,占比8.3%。该类人群在公共领域环境行为表现较好,但在私人领域表现一般,同时表现出“环境行为能力高、个人环保责任感低”的特点,在高收入群体、低年龄段群体、居(村)委会工作人员中人数占比较高。
四是能力不足者,占比25.0%。该类人群表现出“个人环保责任感高、环境行为能力低”的特点,行为表现较为一般,尤其是在公共领域的环境行为表现不如私人领域,在低收入、低学历群体中的人数占比较高。
五是表现平平者,占比18.6%。该类人群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行为意愿和行为表现均处于中等水平,在不同年龄段、职业、学历、收入群体中均有一定占比。
六是消极旁观者,占比6.5%。该类人群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均表现较差,既缺乏采取环境行为的意愿,也缺乏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在低学历、务农人士中的人数占比较高。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15为全面了解常州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深入研究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推进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开展,积极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切实保护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生态环境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了农村生态环境情况调查,邀请广大居民朋友积极参与。截止12月14日。
一、调查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男占75%,女25%,18-25周岁占12.5%,26-40周岁占50%,41-60周岁占37.5%,60周岁以上占0%。对现有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布点情况37.5%人表示基本满意,12.5%人表示满意,50%人表示不满意,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正常运行,37.5%的人认为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状况为一般,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乡镇企业发展和生活废料堆积,而农业生产过程也会影响环境。87.5%的人坚决反对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乡镇企业发展。家里的生活垃圾一般都是扔到垃圾池(桶),并有专人收集清运。家里的生活污水,经下水道收集后排外。37.5%的被调查人对村里的生活环境基本满意。现在一般村都装有生活垃圾箱(池),而且是村里统一建设,统一收集清运。农村家里使用的能源,除了常规电能,主要使用液化气瓶或天然气和使用太阳能。家里使用过的废弃农用薄膜主要卖给收废品或混同生活垃圾扔进垃圾箱。家里收割后的秸秆(稻杆),都是直接把秸秆烂在田里做肥料。生活区周边有工业企业,并且主要工业废弃物是工业废气和工业废水。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53%的人认为产业转型需再进行提高,其次是硬件投入和群众意识。
二、存在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环境恶化的现象开始加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治理,保护农村环境,对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农村环境问题令人堪忧。在建设新农村这一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的时候,千万不能忽视农村的环境问题。
1.工业的发展形成的大气污染、水源污染蔓延到了农村。为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在项目的选择上,采取的是兼收并蓄的政策,根本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对工业项目的废气、废水排放监督不力,使废水、废气成为公害,不仅影响了工厂周边大气、水源的质量,而且废气、废水随风及河流扩大到更大的范围。严重影响了大气质量、水源质量、土壤质量,致使这一范围之内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环境不断恶化。
2.农药、化肥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农药与化肥的利用既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是农业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农药与化肥的利用在其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那就是农药、化肥的残留不仅使农作物中有害成分显著提高,也使土壤的品质严重降低。所以农药与化肥也是破坏当地农业、破坏当地农村环境的元凶之一。
3.地膜对农村环境的破坏。农用地膜与农药、化肥一样,既是农民的好帮手,又是破坏农村环境的元凶。目前农村所采用的农膜,大部分都很难在短时间内降解,对其回收利用或统一处理的难度也较大。把它埋在土壤里,会影响作物的生长;任其随风飘落,严重影响着环境卫生。
4.生活垃圾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农村过去很少有生活垃圾,生火用的燃料遗留物及人、畜粪便等最后都作为肥料回田了。其它方面的生活垃圾基本上没有。现在随着农药、化肥的使用,农家肥基本上没人用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产品包装物及其它生活废料逐渐增多。农村基本上没有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条件和设施,致使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越来越糟糕。
5.作物秸秆对农村环境的.影响。过去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是很充分的,除了用作生活用火的燃料外,还可以通过处理后用作家畜饲料,也可以编织成各种适用的编织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物秸秆的这几项用途也逐渐失去了市场,大部分作物秸秆成了废弃物。目前农村对作物秸秆的处理办法基本上只有焚烧一种方式。不仅焚烧作物秸秆产生的浓烟严重污染着空气,而且极易发生火灾。
三、几点看法
1.加强领导和组织,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要清醒认识、认真分析农村环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真正地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2.加大对农村环境的综合管理和整治力度。突出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加强城镇生活和饮食娱乐服务业的污染治理特别是废水排放的管理。对有污染的乡镇企业,要加强督促检查,巩固达标排放成果;对重点污染企业要建立更为严格的监控制度;对新建产业,要切实实行“环境优先”原则,严禁新建重污染企业。
3.以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生态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生态镇这一目标,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资源,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和微生物还原的良性循环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广泛开展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构建生态优美、和谐稳定的新农村。
4.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
5.广泛宣传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合力。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广大群众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倡导购买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生活消费品,选购减量包装的商品,促使生活垃圾实施减量、无害和资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