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在生活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行为习惯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生行为习惯调查报告1一、调查情况概述
l、调查对象
本次被调查的对象主要为二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部分学生
2、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以分类抽样方式进行。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绝大部分小学生的习惯良好,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德行为、心理素质等方面呈现出正常的、积极向上的发展状况。同时,调查数据及访谈还显示,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下述几方面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一)、做人的基本态度缺失。
从对农村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较差,不遵守纪律,行为很随意。中年级的学生逐渐表现出撒谎的问题,有的孩子不爱护公物,无公德。有些中、高年级的学生出现打人、骂人、欺负比自己弱的学生的倾向。还有些共性问题,如:无爱心,对他人冷漠,无集体荣誉感,不够勇敢,怕吃苦等等。做人的基本态度你都没有,哪里还能进行好习惯的鉴别和养成?小学生在生活中的看似无关痛痒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就会导致做人的基本态度的缺失,而做人的基本态度缺失了,直接影响的是孩子的健康正常的发展。
(二)、生活方面依赖性强,行为随意,不合规范。
调查发现,小学生在生活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不愿做、也不太会做家务事,自理能力差,有严重的依赖心理。有的学生每天上学都要向父母要钱买零食、买玩具。放学后不回家,到处玩。作息无计划,生活无规律,迷恋电视、网络。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被动学习,能力较差。
从以上的调查表中得知:接收调查的很多小学生,学习被动:对于老师的提问,有的学生不积极思考,不求甚解,总是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做作业不动脑筋,不会抓紧时间,不会审题,总是依赖老师或家长,不愿意花时间钻研。
还有些小学生,在学习方面态度不端正。这部分学生有的不喜欢做作业,实在要做,要么心不在焉,心里总想着玩这玩那,作业马虎、潦草;要么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吃苦的精神。有些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发呆,说话,做小动作……因而,这部分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学习能力很低。
(四)、情商较低,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冷淡。
农村小学生中,虽然独生子女比较城市来说少得多,可是他们的父母亲仍然很珍视。很多时候就把他们作为家庭的中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娇宠,使不少孩子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不愿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倾向。在对家长的访谈过程中发现:不少家长们感叹,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嫌父母“老土";与邻里之间,见面不肯打招呼,关系冷淡;同学在一起相处,也经常会为一些小问题斤斤计较而闹不愉快,说话粗俗没礼貌,做事不懂得谦让。
(五)、心理脆弱,不会调整不良情绪
从调查表看出,很多小学生心理脆弱,不会正确排解不良情绪,要么盲目自负,要么胆小自卑。有的性格内向,不够活泼开朗;有的则蛮横霸道,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很多孩子特别经不起挫折,一旦遇上,容易破罐子破摔。
(六)、小学生在情感上,自我认识不清楚。
自我认识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一个人若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便会促进他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调查数据显示有近40%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优、缺点。那么,这部分小学生就不可能有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认识,更谈不上有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态度了。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在情感方面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关怀品质下降
少年儿童的爱憎情感非常分明,经常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由于缺乏对学校、家庭、老师应有的情感,因此经常不假思索地说不喜欢父母或某某老师。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不愿值日逃避劳动;在父母面前是小皇帝骄横跋扈,在同学面前互不谦让,对父母和老师的关爱只知道冷漠地接受,丝毫不知感激与回报。有些小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偶像生日、兴趣、爱好调查得清清楚楚,却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不愿意为父母减轻一点负担。如此严重的情感缺失,恐怕不是单纯讲劳动观、道德观就能解决的了。正因为关怀别人少了,得到别人的关怀久了,自然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孤独冷淡的心理经验。一切言行就以自我好恶而简单的实施了。
2、缺乏感恩精神。
现在的少年儿童,自从来到尘世间,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中,师长的指导下生活,他们对世界未有一丝贡献,却挑三拣四,视恩义为理所当然,而且,有时还对错不分,相互攀比。就连部分贫困家庭的子女,有时也会强行向家长提出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要求,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是“钱花完了再向爸妈要呗”。课题组成员曾经试着和小学生聊过有关勤俭节约的话题,得到最多的回答是“那我岂不是很没面子?”或“人家都这样你太小气会被人家看不起”。当看到有人真的节俭时会不屑一顾“哼,小气就是小气,装什么高风亮节。”这种现象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上很常见。课题组成员对学校接受过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你最想对帮助过你的叔叔、阿姨说什么?大部分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你给他们写过感谢信吗?多数学生回答“没有”。孩子们把给予当作理所当然,心里缺乏了感恩的洗礼,就失去了宝贵的自我情感的体验与升华,也就自然失去了自我认识的机会。因此,小学生的自我认识模糊不清,也就不足为奇了。
(七)、学校、家庭、社会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的数据显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不清楚的现象,说明小学生究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者的大人,心中如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谈何重视和培养?从调查中得知,对待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大人们经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无法接受,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学生身上有了不良行为习惯,学校、家庭也没有做到及时的沟通。在农村,很多的家长甚至是老师,没有重视学生的习惯的培养。另外,调查还发现,有近百分之六十的小学生反映,自己生活的地方,从来都没有开展过有关学生的教育、习惯等内容的活动,从这个调查结果来看,社会这一层面,的确没有在农村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责任。因而,社会、学校、家庭相互脱节,重视不够,自然导致很多农村孩子,很 ……此处隐藏21425个字……`三维目标的认识逐渐全面,能在教学工作中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能比较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教育,如: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墙报、红领巾广播、小交警监督岗等。组织各种竞赛与评比,如:文明班级、优秀集体、文明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竞赛等。倡导各学科教师齐抓共管,并经常组织教师交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做法。在班级管理中突出行为习惯培养这个重点,如:每周确定一条重点行为规范进行训练。举办家长学校与家长报,传递与交流如何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信息。
学生行为习惯调查报告11一.调查目的
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了解和看法,了解小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
小学生,学生家长,老师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问卷调查。
四.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0xx年xx月xx日
五.调查内容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20xx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家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优良素质便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地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经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核心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但是,现在的小学生没有这样的好习惯。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两位小学生吧。
第一,某学生放学回到家,就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放,然后打开电视,往沙发上一躺,优哉乐哉地看了动画片。动画片看完,又该吃晚饭了好不容易静下心来做作业,已经是晚上8时左右。
第二,另外一个小学生放学后回家,就快速的进了小书房。然后打开书包,掏出作业做了起来。作业完成后,爸妈已准备好了晚饭,吃过饭后,该同学就高兴的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都是学生,同样都是看电视和做作业,但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他们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同。前一个同学在看完电视之后再做作业,而后一个同学则是做完作业后再看电视。就心理学的遗忘规律来看,学习的遗忘是先快后慢的。也就是说,第一个同学在看完电视之后,他距离学习已经有了一段时间,而在这个时间过程中,他当天学习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被遗忘了,这样他完成的作业质量应该是有限的。而后一同学,他刚到家就开始了作业,这时他距离课堂学习的时间应该不算太长,这样刚学习的知识在他的大脑中还应该有着强烈的印象,他做起作业来就是用来巩固学习成果的,第一个同学在一定的遗忘过程后才巩固,效果肯定不会十分明显,第二个同学,在遗忘刚开始时就巩固了,他的效果肯定会好得多。
学生行为习惯调查报告12为了深入了解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状况,为课题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于20xx年11月,对本校学生进行了“文明行为习惯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全校有学生137人,其中一年级30人,二年级34人,三年级38人,四年级35人。
二、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
(一)通过问卷法调查得知以下情况:
1、 品德行为状况:捡到东西 A主动交给老师(65%) B交给家长的
(7.3%)C自己留着的(27.7%)。
2、同学间发生矛盾:A能主动谦让的(67.3%) B要争个高低的(23.1%) C出手打人的(9.6%)。
3、做错事后:A主动承认的(70.1%) B经教育才肯承认的(24.7%) C不承认的(5.2%)。
4、遇到他人有困难:A主动帮助的(53.2%)B有时帮助的(16.2%) C干脆不帮助的(30.6%)。
可以看出,有65%的同学拾到东西能主动交给老师,这说明大不分同学比较诚实。但有29.9%的同学做错了事不承认或经教育方可承认;有46.8%的同学遇到有困难的不能主动帮助;有32.7%的同学与他人发生冲突不能主动退让。高年级的同学被动性强。
(二)文明行为状况;
1、见到老师问候:A能主动问好的(65.0%) B被动问好的(18.7%) C不打招呼的(16.3%)。
2、使用礼貌用语:A常使用礼貌用语的(39.4%) B偶尔使用的(53.1%) C从不使用的(7.5%)。
可以看出,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的有65.0%;与他人交流常使用礼貌用语的有39.4%。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还是懂礼貌的,也有的同学不能坚持地做下去,常出现反复。
(三)卫生行为状况;
1、饭前洗手:A洗手(33.6%) B有时洗 (44.1%)C不洗
(22.3%)。
2、发现纸屑:A拾起来(40.2%) B有时拾起(32.3%) C装做没看见(27.5%)
3、刷 牙:A每天都刷的(47.5%) B有时刷的`(37.4%) C不刷的(15.1%)
可以看出,饭前洗手的有33.6%;发现地面有脏物能赶快拾起的有40.2%;每天能坚持刷牙的有47.5%。学生的卫生行为习惯还有待于我们去努力。
三、问题的成因:
学校地处偏远农村,经济条件落后。留守儿童多,因而有的学生性格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尤其在行为习惯方面。主要有:时间观念淡漠,随意性大;纪律观念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不爱学习;缺少礼貌,卫生习惯差。以致学生学习成绩差,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学生有违规现象,学校教学秩序受影响。
有的家长则是过分溺爱,忽视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使孩子在生活中逐步养成了依赖、自卑、任性、唯我独尊等不良心理,随之而来的不文明行为习惯显呈现在他人面前。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更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应对策略
1、学校要把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议事日程。从小事抓起,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开展好“五好”活动,培养学生读书、写字、劳动的好习惯。
3、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4、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对学生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明确行为规则,对学生进行实施规范的约束。
5、树立师生形象,感染和影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