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25-10-15 21:38:30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经典15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经典15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1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变革的加速,家庭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重要的一环。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观念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我是中心小学的一位家长,在多年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接下来将着重讲述五个方面,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做到科学、有效和温馨。

一、平等沟通是良好家庭关系的基础

孩子和父母在家庭中是平等的。父母不应该以权威和压制的方式对待孩子,在处理孩子问题的时候,应该以平等、理性和耐心的`态度与孩子进行交流。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孩子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式,尊重孩子的心灵世界和意见。在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沟通中,孩子会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父母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二、情感关爱是建立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因素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支持和关怀,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在成长过程中,情感关爱是每个孩子最基本的需求。做家长的应该以爱心和耐心去对待孩子,注重关爱和理解孩子的情感,让孩子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茁壮成长。

三、以智慧引导是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指导和引导,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我们需要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头脑智力和思维能力,让孩子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家长应该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智慧的引导帮助孩子找到自身的兴趣和优势,让孩子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四、设立规矩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为孩子设定适当的规矩和约束,引导孩子了解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建立规矩可以让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中更好地适应,规矩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长辈和周围人的一些准则,还可以通过规矩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设定适当的规矩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让孩子更容易与他人相处。

五、家庭教育需要家人共同参与

家庭教育是家庭中所有人的事情,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建立和谐、团结的家庭氛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让孩子了解到不同道德标准对一个人的影响,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人生价值。

总之,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心小学的家庭教育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借鉴,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温馨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需要平等沟通,情感关爱孩子,以智慧引导孩子,规矩约束孩子,同时也需要让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未来,打造一个理想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2

作为家长,可以说天下父母同心,人人都渴望儿女成才。尤其是当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知识经济膨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因此对子女的期望更高。但目前的家庭教育确实出现了许多问题,下面叙述一下孩子进入初中后本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学习很轻松,家庭尽量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给予正确的引导,思想品德不出问题就行,并没有感觉到家庭教育的迫切和重要,进入初中阶段,孩子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家长的心态也彻底改变,对孩子的期望从遥远到越来越临近,家长和孩子两者的变化使得家庭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变得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是按书本上说的那样容易得到控制。

一、性与平等沟通

家庭教育必须有性,但不是绝对的,否则实得其反,和儿子平等的沟通及朋友关系也能受到良好的效果,这是我的第一点感受。

所有的孩子都有天生贪玩的毛病,尤其是男孩,而且我的孩子在小学就喜欢网络游戏,曾经因为多次请假不参加学校田径队的训练,实际是到网吧玩游戏,最后被学校田径队开除,也曾经因为去网吧被我寻找发现。当时在无法沟通的情况下,作为父亲的性是一定要体现的,那时儿子也较容易接受性的教育,当然,夫妻中只需要一个具有较高的性。进入初中阶段,儿子的玩性仍然较大,虽然学习很紧张,但对网络游戏仍情有独钟,强制的性教育肯定是行不通的,完全杜绝玩游戏并不现实,沟通才是的方法,当然沟通二字是需要付出的,需要不懈的.努力,包括正确认识孩子的错误和理智地对他进行教育。初一的时候我和儿子平等的签定了一份协议,不去网吧,每周五在家里上网三小时,实际上在家里上网和去网吧上网是有本质区别的,一是上网内容可以控制,二是不接触不良环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不懈的引导,初二时协议重新签定,两周上一次网。鼓励他休息时间出去做一些有益的运动,如打篮球、乒乓球等。小孩在初中近两年的学习中,虽然成绩有时也有一些波动,但总体来说成绩一直是很好的,思想也是健康的。这两年感受较深的是引导,对孩子的关心和沟通是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基础,我认为这也是目前在良好生活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身教重于言传

孩子的成长环境是家庭教育中值得非常重视的,家庭生活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所以家庭成员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我们家里从不玩网络游戏,甚至小孩在写作业的时候,我们连电视也很少看,以免引起他在心理上不平衡。这一点有过教训,当孩子在房间做作业的时候,我们在客厅里看电视,好像并无影响,实际上他毕竟是孩子,即使大人也未必如此,他总是要受到干扰的,找机会就出来和我们一看电视,这时候说的轻了他不会听,说的重了他就会对你进行强有力的反驳,所以身教重于言传。

三、正确对待成绩和错误

每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关键是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正确对待,这一点和平时与孩子经常沟通是分不开的,没有沟通就不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关心孩子,除了身体方面的关心,更要注意他们的感受,当我和儿子平等的朋友关系密切时,儿子身上的动态掌握的非常清楚,包括他班上同学的状况也能掌握的很清楚,因为此时他非常愿意也非常希望向家长倾诉,所以要让孩子有诉说的渠道,沟通的机会。出了问题如考试成绩不理想等,不能一味的一味指责、唠叨,否则就会和孩子产生矛盾,你将得不到产生问题的根源,也会失去平等的朋友关系,这也是有教训的,这种时候别想从他嘴里得到任何信息,回到家里不理不睬,问得多了他反而冲你发火(这可能是独生子女的通病),问题自然得不到解决。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必须针对性的及时指出并加于引导,对儿子取得的成绩进行 ……此处隐藏20252个字……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女儿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老爸好佩服你啊,她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她的学习积极性,当她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她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她,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己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五、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她人的赞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来自父母的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促使她们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行为,直至养成好性格。

六、学会宽容和忍让

宽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够宽容和忍让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便是人世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宽容更是一种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宽容伤害自己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只有不断地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才能让仇恨没有容身之处,宽容不仅需要广阔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七、遇事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八、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九、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长总爱将教育孩子当成风筝,任其高飞,线绳终端不离手心才踏实,而孩子却愿当只小鸟,渴望飞翔,家再温暖,也总是孩子练飞的首站,而不是她飞翔的天空,不能将其终生关在小天地里,家长的双手不是用来使劲捆绑孩子手脚的,而应该是用来磨练孩子翅膀的。

十、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孩子乐学,现在社会上有种怪现象,那就是小小年纪,大多数孩子要学很多门知识,很多家长不去考虑孩子学习效果如何,好象是学的内容越多,孩子就离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有没有兴趣,结果造成浪费金钱,浪费经历,更浪费孩子天真的快乐时光,所以我希望父母从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捉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引导,然后再给她们的兴趣去点温加油,让她们燃烧起来,这样才会获取更加的效果。

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15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学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摸索和他们的相处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成长助力。家长的终极任务不是培养自己想象中的孩子,而是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点燃价值感,培养责任意识

很多家庭的孩子不会做家务,孩子的任务就只是学习,其他的事都不用管。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成绩只要出现点儿波动,父母责备孩子的理由就更充分了:“在家里,让你干别的了吗?让你做过饭吗?让你洗过碗吗?。”家长在否定孩子学习的同时,把孩子的一切都否定了,似乎除了学习这一件事,他没有其它任何的价值。

作为孩子前行路上的引路人,我们需要点燃孩子心中的价值感,而不是整天浇熄他们心中的火焰。怎样才能点燃孩子内在的价值感?就是你要提供孩子做事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对家庭,对社会是有用的人。还记得第一次家长会上,班主任夏玉豹老师分享的关于当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任教育局长时,要求盘锦市的学生都要回家做家务的演讲视频。魏局长用实践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常干家务的孩子大多智力更好,思维更活跃,遇到困难点子多,组织能力也普遍很强。孩子们承担家务的过程正是锻炼他们责任感和意志力的过程,这种责任感和意志力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每天的学习中,自动内化为良好的学习品质,这不正是我们家长所希望看到的吗?

二、培养成长心态,正视失败挫折

孩子从小学步入梅中这个优秀的大家庭,融入七(8)这一团结奋进的小家庭,是何其的幸运。每天放学回家的饭桌上,神采飞扬地描述着她白天经历的精彩瞬间――亲切幽默的夏老师数学课上绽放光彩,学识渊博的张老师引经据典信手拈来,风趣可爱的杨老师一口纯正流利的伦敦腔,令她折服;

班主任夏老师每周用心地增加“班级之星”的种类,希望每个同学的`努力都能被看到;同学生病,夏老师自己掏钱买东西,让她们代表班级去探望。孩子在这样一个温暖有爱的氛围中成长着,着实让家长感到放心和暖心。

进入初中,孩子们的学习时间与学习节奏与小学相比还是有着较大改变的。频繁面对不同的挑战,孩子们会获得成功、失利、挫折等各种体验,遭遇负面情绪的情况往往会大概率发生。如何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释放不同程度的压力,是我们家长需要共同关注的。首先,我们无需“雪上加霜”地对已成定论的结果予以评判与指责,除了徒增孩子的挫败感外,对已然无助的孩子们来说毫无帮助。我们需要引导孩子知道,遭遇困难和挫折正是自己成长的机会,要从过程中体验,从经验中积累,逐渐养成成长型心态,这样才能积极地指引他们调整状态,放下包袱,迅速从挫折中“站”起来,更加从容地应对“明天”的挑战。一个具有终身成长心态的人,会觉得每一次的经历都是自己宝贵的学习机会。

三、放低家长姿态,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在家长眼中,孩子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孩子不爱说话,家长希望他外向;孩子外向了,家长又觉得太调皮了;孩子很乖,但不爱学习;爱学习,可怎么没朋友;。家长的担心和焦虑无穷无尽。在家庭教育里,孩子就是你心的镜子,你严肃,她紧张;你快乐,她不慌;你幸福怡然,她自在温暖。严苛的家长培养不出包容的孩子,急躁的家长培养不出心态平和的孩子,所谓相由心生,家长保持良好的心境(镜),用陪伴和耐心静待花开,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慢慢成长,或许不同于你的设想,但定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在焦虑式“内卷”日趋严重的教育环境下,愿我们家长用接纳和包容的心态,陪伴孩子去邂逅更加笃定的自己,收获属于成长的明天!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经典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