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演讲稿汇总10篇
演讲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讲稿,你所见过的演讲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者演讲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者演讲稿 篇1各位老师和小记者们:
大家好!我是本校六年级一班的小记者xxx。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当小记者的经验。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确,一篇成功的文章开头往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新闻中也有开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段话,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介绍。
常用的导语有四种:
(1)叙述式 用叙述的方法,开门见山地写出最重要、最新鲜、最生动的事实作导语。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写法。***
(2)提问式 先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再写出主要事实。多用于抓问题、谈经验的新闻。
(3)描述式 对新闻事实所处的特征的空间、时间以及某个细节加以简要描述,形成一个“活镜头”,再引出主要事实。多用于特写式新闻。
(4)引语式 引用文件、报告或人物谈话的部分内容,把最重要的意思加以突出。多用于谈话报道或某些公报式新闻。
在四种写法中,叙述式较易掌握,因此,用得最多。
要想写好导语,要注意几个问题:
1、不能把很多的单位名称、专门术语、人物、头衔写进导语;
2、不要把导语写成全篇事实目录,导语只写主要的、又能引出全文的事实。
3、导语要少写细节,确实需要细节,但只能用一个细节,而且要有典型性。
4、导语不要要求新闻五要素俱全,有时只写两三个要素就可以,其他要素可在后文交代。
5、导语里不要堆满数字,数字太多,新闻一开头给人以枯燥感,导语也被拉长了。
其实想写好导语很简单,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能够了解到写导语的方法。谢谢大家!
记者演讲稿 篇2长期以来,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都对**的发展充满期待,作为一名媒体新闻工作者,我们更是怀有一份深切的责任,为了切实充当党喉舌,为实现优化服务环境和福民强市总体目标推波助澜、保驾护航,**日报社内部总动员,将“狠抓落实年”宣传报道作为重中之重,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下选调了资深采编团队,汇集了优秀党员干部,推出了一系列以“狠抓落实年”活动为主题的精彩报道。
《抓落实、看时效、惠民生------狠抓落实年在现场》栏目就是一个离现场最近、最贴近民生、最迅速反应“落实”力度的专题报道,方便社保、治理排污、解决停车难、“双百”社区项目,一系列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翔实报道呈现在公众面前,对“抓落实”进行了多方面的展现和宣传。
《综合聚焦》等版面更是多角度、全方位地报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新闻时事,坚持公开阳光原则,切实起到了广泛征集百姓意见、认真听取群众举报、充分采纳公众建议的舆论媒体监督作用。
从今年4月开始,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开展集中治理“中梗阻”问题百日攻坚行动的号召,《**日报》、《**晚报》、《**网》反应迅速,在重要版面开辟专栏,对查找的“中梗阻”典型问题予以曝光,并对每个典型问题进行后续
报道和发表评论文章,让问题原形毕露;充分利用手中的媒体平台,反映群众强烈要求的问题,跟踪群众请办事项的进展情况,向社会公开攻坚行动重要环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公众对落实力度的知情权要求我们近些、再近些;而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则鞭策着我们走得向前些、再向前些。不论是刚加盟的媒体“新兵”,还是孜孜不倦工作了十余年的“老新闻人”,都为这次“狠抓落实年”活动宣传报道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了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写实报道,一位记者在接到了新闻线索电话后,迅速赶到了采访现场,而此时已是凌晨3点,料峭的春寒中,现场有群众问他:“你这么晚还没睡么?来得这样快?”他笑了笑说:“我已经睡了。但是,接到了你们的电话,我必须来,还必须更快些!”
党员是什么?我想,党员就意味着你要比别人更快些。 为了方便群众反馈意见,一位记者把自己的手机号公布在了报道中。第二天,本来要陪伴母亲的她,却没能和母亲完整地说上一句话,因为电话铃声总是将母亲的话打断,在一天接了280多个电话之后,电话铃声才因为手机电池耗尽而停歇了下来,然而,对每一个打来电话的群众,她都悉心倾听,细心记录。
党员是什么?我想,党员就意味着你要比别人更耐心些。
为了第一时间编辑出精彩的稿件并及时赴印,一位年轻的编辑每天工作到深夜。每当凌晨她回到家时,年幼的女儿早已经进入梦乡,第二天一早,等她醒来,女儿却已经在去幼儿园的路上,直到不出报的周日,好久没有与妈妈见面的女儿才紧紧抱着她的脖子,轻轻地说:“妈妈,好久没有抱我了。”听到女儿稚嫩的声音,她的眼泪已经盈眶...
党员是什么?我想,党员就意味着你要比别人更坚强些。
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群更快、更耐心、更坚强的党员,有这么一个敬业、齐心的采编团队,才使我们的报道真正实起来,亮起来,好起来,在大力弘扬和促进“抓落实”的同时,更博得了读者的认可和喜爱。
治理“中梗阻”,打击假恶丑,狠抓落实年,弘扬真善美,不光体现了每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和责任,更体现了每一个新闻人的专业追求!我们也将坚定地通过具体行动满怀幸福地追逐这个媒体人最高理想!
记者演讲稿 篇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很荣幸在记者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这样特别的时刻,我能代表新加入集团公司新闻战线的同志们在这里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在这里向所有新闻工作者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因为今天是我们自己的记者节节日。向所有领导表示最真挚的谢意,因为你们的鼓励鞭策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新闻工作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是值得我们执着一生而追求的事业,是让我们永葆青春活力的事业。
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新闻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承载着时代的重托。我们是集团公司的喉舌,时刻向 30 多万职工诉说着集团公司的发展方向,记录着集团公司的辉煌历程。所以,我们不光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更是集团公司发展的观察者、记录者和守望者。
我们幸福,因为我们是新闻工作者。我们笔尖流淌出的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我们镜头下记录的一张张喜悦的照片,都在向我们倾诉着集团公司跨越发展给职工生活带来的幸福安康。
记者演讲稿 篇4去年年初,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位只有14岁的少年马永恩身上。中午一放学,别的学生都要去学校食堂吃饭,可马永恩却要急着往家赶,要给瘫痪在床的爸爸做饭吃。采访中,我们注意到,小XX骑的自行车脚蹬子磨得只剩下两根光 ……此处隐藏8187个字……我从大洼出发,深一脚,浅一脚地,跌倒了爬起。有时走几步还要后退几步。当时,大雪最深的地方已经淹没了305国道两侧平房的房檐。走到半路到达田家的时候,我真的又冷又累,找了一家商网要了一杯热水,歇息了一小会继续赶路。路上我连续发了3次现场报道,及时报道了雪情和沿线的交通情况。用了将近4个小时,既完成了报道任务,又成功到达单位。领导和同事们,都夸我精神可嘉,可我想这样才像个记者,在急难险重、突发事面前必须能够冲得上去。我一个人付出了一些,却让数以万计的听众了解到了真实的雪情。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里面萦绕着温暖和浓浓的爱的味道。20xx年5月15日,xx市电台与运输管理处,要做一个“迎奥运、绿色出行”的特别直播活动。可是,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就在活动前一天,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在原有活动中,增加为汶川同胞爱心捐款环节。活动一开始,爱心就像潮水般向我们涌来。出租车“爱心车队”排成一排,10元、20元、50元,捐款带着温度被投入到捐款箱内。私家车也相继停了过来,一位大姐从钱夹里掏出1000块钱毫不犹豫地投到捐款箱内。一位大娘从二基地步行来到世纪广场,从袜腰里掏出100元,小心翼翼地放入了捐款箱,激动地说:“我老了,可以少吃点、喝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这个老太太也要献上一份爱心……”外地的一位司机途径盘锦听到直播节目,让人捎来200元,表达心意。一个企业家带着墨镜,走下车径直走到捐款箱旁,一句话不说留下了3万元。在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社会福利院的老荣军穿着军装,唱着社会主义也表达了浓浓的心意。整个上午的活动,我们为汶川筹集善款达20余万。
还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我至今难忘。那是一位环卫工人在风雪里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就着水吃馒头的情景。这个情景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努力的要为环卫工人做些什么。20xx年12月4日一场大雪过后,我和同事们走上街头为环卫工人送去热水。并通过电波号召临街商网、企事业单位和住户加入“温暖小站”为环卫工人提供歇脚的地方。台领导对此非常重视,要求广播电视互动,新闻联动。接二连三, 150余家“温暖小站”出现在盘锦的城市乡村。“温暖小站”让环卫工人去除了害羞心里,大大方方地到里面喝杯热水、休息休息,她们不会说什么,只是感谢!泪珠在笑脸上滑落,温暖却在她们心里油然而生。中央文明网和辽宁卫视辽宁新闻对此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温暖小站,温暖了XX,温暖了全城。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既能够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又能又能为百姓提供服务,匡扶正义。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车的后备箱里,长年备有一双靴子。记得,20xx年初冬,一位农民朋友给我们打来电话反映我市一乡镇,部分水利工程偷工减料,上水线水泥不坚固,存在豆腐渣情况。为了弄清事实的真伪,我和同事下了节目后,驱车加步行,两个多小时赶到现场。在现场,农民朋友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你们能来,来得这么快,这么办事儿,没有你们这国家的利益和我们的利益就要受损了!” 来到上水线里,农民朋友脱掉水靴,光脚站到了有冰碴的水里,要把鞋给我换上,我执意不肯,让他把鞋穿上。我辗转腾挪,脚上沾满了泥巴和冰水,跋涉了近半个小时,鞋崴坏了,脚也受了伤,但却赢得了当地农民朋友对我们沉甸甸的信任!后经我们联系国土资源、水利、乡镇政府等多个部门沟通取证,工程施工方对工程重新加固,问题得以解决。从那以后,我买了一双长靴常年放到了车的后备箱里,每每到农村采访,都会带上它。我知道,身为记者,要想服务好受众,首先要融入他们!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给了我传递正能量的舞台,给了我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他人的机会。今年的4月19日是《行风热线》开播10周年的日子。从它的出生到10岁的生日,我一直在它的身边。这么多年,我报道过30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儿媳的“最美婆婆”罗荣芬。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张海娟;拾到6元多元,及时物归原主的好的哥“胥继东”等等。十年间,我和我的伙伴一起为盘锦的百姓解决诉求和政策咨询超过了7万件。因为我的执着和努力付出,盘锦市人民政府授予了我“盘锦市劳动模范”的称号,辽宁省广播电视局授予我“辽宁省金话筒“等荣誉。而我的听众更是把“xx好人”、“政策110”、“正义哥”等美誉送给了我。让我更加感觉到身上使命和责任的重大。
我热爱新闻工作,所以我要执著地走下去。 通过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声音、我们的职业,让更多的人得到关注,享受平等,拥有尊严。亲密接触和聆听了更多新盘锦和盘锦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张张砂纸打磨着我的思想,让我对新闻工作始终充满热忱与投入,对新闻职业始终保持敬畏与尊重。不管我们走得多远,都不会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记者演讲稿 篇10我来自中原地区一个普通的城市——驻马店。
今年做“七一”报道采访中,我遇到了三个人,他们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作共产党员。
第一个人是驻马店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张银良。老张曾患小儿麻痹症,他拖着一条不太方便的腿满世界跑,不停张罗,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竟然盖起了一栋免费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大楼。为盖这栋楼,他曾经连夜顶着漫天大雾上北京办事,也曾经揣着烧饼蹲守在主管部门办公室门外等候办公人员。
平舆县有个聋哑儿,叫凯文,父母都是聋哑人。帮小凯文最好的办法,是为他装人工耳蜗。“人工耳蜗一套28万元,放在我们农村能盖一座楼了,怎么办!”老张四处奔走寻求帮助,终于为小凯文争取到了特批救助金。小凯文装上人工耳蜗那天,我问他:“能听到了吗?”小凯文点点头,眼里闪着惊喜的光芒。如今,5岁多的凯文已经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读书、唱歌、做游戏。
第二个人是泌阳县畜牧局副局长祁兴磊。老祁平时说话有些口吃,可一说起牛来口若悬河。经过21年攻关,老祁培育出一种“夏南牛”,被审定为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
老祁的故事很多,古代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今天有“老祁中原追种牛”。在羊册镇,他发现一户农家的公牛品相极好,想作为种牛进行繁育,于是天天去看这头牛。突然有一天,他发现牛没了!原来这户农民急用钱,偷偷把牛卖了。老祁一听急了,发疯一样到处寻找打听,走了4天,转了两个县四个乡,终于在西边社旗县境内找到了这头心爱的公牛。后来,这头牛挺争气,杂交繁育了八万多个强壮的后代。
第三个人是从河南省直机关选派到村里当书记的吴树兰。头一次采访她时,她正从牛棚里走出来,鞋沾满泥巴和草屑,比乡下农妇还朴实,无论如何与我想象中的形象对不上号。她是省城副厅级干部,却把自己扎进了乡村泥土之中,忙起工作来几个月不回省城。村里乡亲们都不叫她“书记”,而是叫她“婶子”“姐姐”“闺女”“丫头”,因为他们早已经是一家人了。
如今吴树兰所驻的西王楼村,全村200户贫困户已有190户脱贫。村民李相庭开了一家餐馆,他拿出勾画得密密麻麻的一张纸,告诉我说:“俺能开上这个餐馆多亏了吴书记。她来俺家一趟要走10来里山路,有时鞋都磨烂了。你看,她每来一趟,我就画一个勾儿,去年她来了23趟,今年来了49趟。”
张银良、祁兴磊、吴树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不忘初心,几十年如一日,坚定、坚持、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