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美术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说课稿 篇1装饰画和一般的绘画不同,主要偏重于表现形式的装饰性。装饰画教案,它常用于装饰性的壁画、壁挂、广告画等。装饰画注重形象的平面化处理,画面构图强调均衡、对比、变化、和谐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构图一般较为单纯。色彩亦服从于形式美法则的需要,不拘泥于客观对象的色彩关系。装饰画可利用各种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到自然特征,充分发挥材质的美。
装饰画,要求在对自然物象,抓住客观对象的主要特征,不受自然规律的束缚,运用装饰手法进行提炼、概括、取舍、夸张装饰加工,创造出高于生活,富于想象的'完美、典型的装饰形象。
由于本节课之前已经学过,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实用装饰画的表现方面,学生通过临摹教师的作品,来认识身边的工具,并知道画一幅装饰画是很简单的事情,从而达到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授课当中,学生的想象力在材料的替换中体现,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材料,只要合理的运用,都能达到表现一幅装饰画的目的
课 型:综合型
教学目标:
1. 运用现有的材料,临摹表现一幅装画。
2. 认识到材料在装饰画中形成装饰美感的重要作用。
3. 通过装饰画的学习制作,体验制作艺术品的成就感和把它应用于生活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合理利用材料加工创作一幅装饰画
教学难点:材料的可代替性
教学准备:常规、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件展示图片)
欣赏几幅装饰图片,提问:所看到的美术作品大多数悬挂在那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入课题:装饰画
二、 新课:(课件展示图片)
1、你能在画中找到这些生活中的景物吗?
2、画中的少女有什么特点?(夸张的变形)
3、画中的植物有什么特点?(画中的植物与生活中的植物有什么不同)---化复杂为简单
总结: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装饰画都是根据具象的物体,进行的夸张变形及概括提炼,在加上之前我们学过的装饰色彩构成的。
三、 演示:
1、 这节课用我们身边的材料来做一幅装饰画(白桦林)
课件欣赏树的变化
2、 教师演示(三个不同作品放在一起)
四、 提问思考:
老师所用的材料当中那些是可以用其他物体代替的?
画树的卡片可以用尺子代替,纸胶带可以用白纸覆盖
五、 学生练习:
1、 学习临摹教师作品
2、 材料的合理运用
六、 作品评价:
美术说课稿 篇2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窗外的景色》。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窗景是绘画中常见的题材。因为,窗景显露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吸引了人们,是窗景构成的画面吸引了人们。不同的窗景反映着不同的地域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生活志趣和审美理念。这主要靠窗外的景色、窗台的摆设、窗户周围的环境判断出来的。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掌握一定绘画和制作的技能、技巧,创作窗外景色的命题作品比较容易,难在窗外景色特点的表现。
根据以上分析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欣赏图片、照片了解窗子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及形状。
2、学生根据想象,运用不同的绘画制作方法表现窗外的景色。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设计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运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窗外的景色。
本课的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想象表现窗外的景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新课标》为理论依据,注重美术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采用创设情境法、观察发现法、鼓励法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欣赏图片、照片中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创新精神。以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共同探究制作方法,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明确创作形势和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下面我将按教学环节介绍一下在教学中具体实施的情况。
一、 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学校窗景照片。
今天,我们就来创作一幅表现窗外景色的作品(出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认识窗子的结构。先使学生了解窗子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有窗框、窗台、窗帘、窗玻璃。再请学生谈除了常见窗子的样式,你还见过哪些样式的窗子。在学生交流窗子的样式后课件出示窗子的样式,开拓学生的视野。为的是学生在创作中窗子的样式不会单调。
2、启发学生想象,创造景色。《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所以,我首选请学生谈透过窗子经常能看到的景色。例如; 学生汇报景色有我们的生活情景、常见的楼房等。再通过欣赏课件出示景色图片“四季的变幻、日夜的更替”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想象透过窗子想看到的景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下一步的创作奠定基础。
3、学习制作方法。 通过分析范画,引导学生分析运用的表现方法有a、绘画b、剪贴。明确作品中运用不同方法采用的技巧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4、进行创作。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和方法,创作自己最理想的窗外景色。
三、作品展示 体验成功
在《新课标》的评价建议中指出,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我主要采用了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各小组在展示作品中互评、汇报创作构思、合作感受。教师鼓励表扬,肯定各组的成功。
四、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用纸立体的方法,制作能打开的窗子。
本课每个环节力争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创作窗外景色的乐趣,使整节课的气氛“和谐、民主、愉快、轻松”。
美术说课稿 篇3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且知识内容对学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课却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彩塑发展的历史顺序来编排的,对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主要又是对敦煌艺术中的彩塑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使学生在对敦煌大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彩塑艺术的知识。本课将以彩塑图片/ ……此处隐藏8958个字……上我仅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部分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美术说课稿 篇8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9课《学画山水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说课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学画山水画》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9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本课的要求是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二、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
2、过程方目标法: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
3、情感态目标度:培养学生对我国山水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对的国画课有所体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
重点是: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来学画山水景色。
难点是: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五、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依据新课程标准 “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的理念,我将运用直观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掌握,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富有人文气息,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观察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肢体”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六、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体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并学画山水画。我准备了以下
教具:教师山水中国画、中国画的工具与材料、多媒体教学资料
学具:中国画绘画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从欣赏作品、探究学习、实践操作、展示评价、课后拓展五个环节设计实施本课教学。
(一)、 欣赏作品
1、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画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早春图》郭熙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溪山行旅图》范宽
2、学生通过欣赏了解隋唐时代,山水画已经成熟,宋元以后,山水画成为中国画中主要的画科。
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些山水画作品技法运用和造型特点的感想。(板书)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引出本课课题《学画山水画》(板书)。
3、在欣赏交流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尝试体验,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与工具,进行描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学生在没有顾虑没有束缚的情况下,体验中国画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
(导课环节通过赏析名家作品,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之产生极大的兴趣,引出课题。用时 分钟。)
(二)、探究学习
1、欣赏教师的山水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思考问题:(1)造型特点(2)技巧运用 (3)表现手法(4)感受(5)如何表现。
通过欣赏教师的作品,使学生对山水画有一个整体的感悟。
2、多媒体展示、欣赏山水画技法。
古代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了表现山水画的各种技法。
山水画的皴法(披麻皴、斧劈皴)、点苔、树木的画法、水的画法
3、出示教材技法点击。
(1)学生讨论如何表现
(2)教师对墨色、运笔及点苔进行指导示范。强调注意近景、远景、树枝、树叶干湿浓淡的笔墨运用。使画面更富有艺术性。
4、引导创作
(1)多媒体展示教材中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老师及时表扬,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笔墨的用法及水墨的焦浓重淡轻等。
(探究学习环节先让学生近距离欣赏教师的作品,并对表现技法有一定了解。通过展示教材上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用时 分钟)
(三)、实践操作
1、学生学习用水墨的形式,表现山水景色。
2、教师巡视辅导。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
3、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
并把同学们创作的过程拍摄下来。
(学生在创作环节,我提示学生应注意一些技法,立意,表现等问题,还为大家播放了高山流水的古筝曲,使学生在优雅的境界中,创作出美德画作。用时 分钟)
(四)、展示评价
美术课程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我将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
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我力图引导学生从不够完美的作品中找到优点,找到完善作品的最佳方法,让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会学,越学越有审美眼光和创造精神。
我还会将同学们和他们的作品一起拍摄并保存下来,记录他们成长的经历,学生会对这堂美术课留下深刻印象,更加喜欢美术课。
最后教师做小结性讲评,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并肯定他们的作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开展学生互评和自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学习美术创作的兴趣,并将同学们的作品拍摄记录下来,记住他们成长的经历,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用时8分钟)
(五)、课后拓展
1.欣赏全国知名辉县籍画家侯德昌、窦宪敏、耿安辉等作品,通过欣赏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验创作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