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校本课程《旧衣物大改造》说课稿

时间:2025-07-27 10:58:34
校本课程《旧衣物大改造》说课稿

校本课程《旧衣物大改造》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校本课程《旧衣物大改造》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在学校“绿色课程”倡导“以生为本”的理念下,本着让学生“在兴趣中求发展,在特色中有创新”的创建宗旨,结合我校及学生特点,xxxx年开发了校本课程《变废为宝》。变废为宝课程是集“废物利用”和“造型表现”为一体的课程,学生主要通过动手实践,创作出实用美观的作品。

根据课程纲要及学生特点,我确定了本次课程的目标:

1.启发引导学生了解旧物循环利用的多样性及意义。

2.学生通过搜集废旧材料,将其加工成工艺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验制作的乐趣。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根据这一学生基础,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运用巧妙的设计,创作出新颖、美观、实用的作品。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的同时,达到培养环保意识的目标。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本课中,我将采用情景导入法、直观感受法、小组合作法、评价激励法展开教学。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直观的作品欣赏打开学生的思路。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实践创作,结合评价激励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学法:遵循“以生为本”的思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同伴互助,做到学与练相结合。

针对本课我的教学思路突出“趣”“动”“活”。“趣”主要体现在开场的情景导入,“动”突出表现在全员的“比一比”,自己的`设想“说一说”,装饰作品动手“做一做”。“活”表现在创意,突出特色,不拘一格。

三、说教学程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步骤:

1.情趣导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兴趣是点燃求知欲望的第一缕火花,上课一开始,教师准备一些独特的作品,微笑着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有牛仔裤做的手拿包,有旧衣物做的发卡等等。这些独特的作品,已经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此时,老师相机引导:“刚刚老师看到大家惊奇的眼光,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纷纷发表见解。

趁着学生兴味盎然,接着开展第二步教学:

2.趣味练习,夯实学生创作基础

首先,全员参与“比一比”

为了给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创作的机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小型比赛:看看一分钟内谁对材料的改造想法最有创意。这样不仅全员参与了活动,而且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其次,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创作欲望

干巴巴的任务布置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压力感及厌烦情绪,而恰当的情境设计则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创设了“做家庭装饰”和“送礼物”生活难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3、学以致用,鼓励学生个性创作

苏霍姆里斯基说过:“儿童的聪明才智反映在手指尖上”。动手,可使人的大脑发达;动手,可使学生把想象变为现实。

环节一开始,教师介绍作品的制作要点:如材质的挑选,色彩的搭配等等。此环节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当我们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到创新成果时,他会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会激起他不断创新的兴趣。

4、欣赏评价,增强学生创新活力

此环节进行作品展示,有人欣赏才能获得创作的成就感,作品如何还要交给学生自己来评价。此时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创意、色彩、做工等方面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自评指出自己制作最棒的地方,通过互评让学生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得怎样,教师都应肯定学生的创意,提高他们创作的自信心。这样具有明确的欣赏目的和深刻的体验过程,才能让学生“学”而有“感”,“赏”而有“获”!

四、说作业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本课的作业设计如下:用搜集来的材料为家人或朋友做一份小礼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技能上有了更大的提升,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作品异彩纷呈,很好地达到了创新的目标。

《校本课程《旧衣物大改造》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