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美术说课稿锦集十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说课稿 篇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节美术造型课《蔬果总动员》,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蔬果总动员》本课是根据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科书第8册第11课《蔬果造型》一课拓展而来,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内容。正如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把欣赏、表现的对象定位在蔬果的组合造型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美”——感受蔬果形状和颜色之美;“表现美”——运用美术语言来表现蔬果的美,提高学生造型表现能力;“运用美”——了解蔬果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美术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整堂课的设计就是“感受美——表现美——运用美”的过程。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鉴于此,我进行了整堂课的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通过观察,了解蔬果变化多样的形状和鲜艳多彩的色泽。
2、技能性目标: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学习夸张装饰的方法,运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3、情感性目标: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感受蔬果造型的美感。并能用多种制作方法来创作造型新颖,富有趣味性的蔬果立体造型。
3、难点:用蔬果创造出有创意的立体作品。
4、教学准备:
教师:布置场景、水果拼盘、百宝箱、课件、实物展示台、蔬果、水果刀、菜板、牙签、盘子。
学生:蔬果、手工材料。
5、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观察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二、说教法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了摸百宝箱的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老师这有一个百宝箱,谁来摸一摸,猜猜里面藏着什么宝贝?
2.你摸到的是什么?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说说你是怎么猜到的。
3、师:出示ppt水中各类水果的图片,w w w.xx jxS J.com
提问:a、你最喜欢哪样蔬菜和水果,为什么?
b、多吃蔬菜水果的好处有哪些?
教师总结:蔬菜为^人.体提供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有利促进消化,使我们更加的健康。
4、师:那么你们知道蔬果除了可以食用以外,还可以做什么用呢?
师:其实我们平时吃的蔬果还可以做成很多可爱的造型。(看课件)板书《蔬果总动员》
(2)深入感知,巧妙联想。
1、师:1)这个造型是哪几种蔬果做成的?
2)这个蔬果造型运用了哪些方法,巧妙之处在哪里?
2、师: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做呢?
3、师:再动手制作前,老师要先考考你们:用蔬果做一件艺术品,想一想都需要哪些步骤呢?
师:课件出示(构思、选材、制作、装饰)
1)构思:奇特新颖,富有趣味 2)选材:主题联系蔬果的造型
3)制作:切、刻、雕、挖、贴、组合、插接等4)装饰:手工制作材料
4、想像思考:组长领蔬果材料,你准备用蔬果设计什么形象?
采用什么制作方法?
(3)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教师以章鱼为主题,在黑板上画章鱼,再以香蕉为原型,问:你觉得这根香蕉怎么设计制作成章鱼?
2、边示范边讲解,引出削、剪、刻、拼接等方法。中国-www.zgxxjyw.CoMbsp; 3、小结: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寻找合适的蔬果,也可以根据现有的蔬果,通过想象进行加工创造。
(4)小组合作 课堂探究
第六届蔬果艺术节现场大赛,作品要求:1、通过刻、切、拼接等方法,制作出2~5个蔬果造型作品。注意用刀安全。
2、由组内推荐出的那位蔬果男孩(女孩),向大家介绍本组作品(主题、表现方式、亮点等),最后评出最具创意大奖。
课堂练习,小组合作
1.小组分工合作,用各种蔬果制作雕塑作品。
2.学生随意参观,交流。
(5)作品展示,多种评价结合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评价穿插其中。
(6)小结
这些看似平常的蔬果切面,被我们同学画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正如罗丹 所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蔬果总动员
制作方法:切、刻、雕、挖
蔬果特征:形态、色彩、质感
制作步骤:构想、选材、制作、装饰
美术说课稿 篇2通过欣赏教师的作品,使学生对山水画有一个整体的感悟。
2、多媒体展示、欣赏山水画技法。
古代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了表现山水画的各种技法。
山水画的皴法(披麻皴、斧劈皴)、点苔、树木的画法、水的画法
3、出示教材技法点击。
(1)学生讨论如何表现
(2)教师对墨色、运笔及点苔进行指导示范。强调注意近景、远景、树枝、树叶干湿浓淡的笔墨运用。使画面更富有艺术性。
4、引导创作
(1)多媒体展示教材中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老师及时表扬,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笔墨的用法及水墨的焦浓重淡轻等。
(探究学习环节先让学生近距离欣赏教师的作品,并对表现技法有一定了解。通过展示教材上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用时 分钟)
(三)、实践操作
1、学生学习用水墨的形式,表现山水景色。
2、教师巡视辅导。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
3、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 ……此处隐藏13568个字……观察,回忆,让学生感受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
2.教学重点:老人和儿童不同特征的刻画,通过创设老人与儿童在一起的情景,让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3.教学难点:运用线条所体现的不同质感表现出老人与儿童粗糙和细腻的不同外貌特征。
4.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等
学生:美术用具,如水彩笔、彩铅等
二. 说教法
细致入微的教材分析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第一步,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又是关键所在。
所以,围绕以上的重点、难点,并且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认知现状,本课以营造良好融洽的师生互动氛围为主线,创设的几个不同的教学情景为线索,充分动用学生已有生活体验,不断采用观察、比较、启发、欣赏、归纳、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图片的比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在观察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外貌特征这一过程中,我采用比较观察法,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的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探究创作能力。
三. 说学法:
我认为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成一张美术作品,还要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探究力、创造力。因此,一堂好课,教法的运用是必要的、学法的指导更是值得推敲。
造型是视觉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我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用不同点、线表现触觉的知识,引导学生抓住已学和将学领域中的共性,逐步深入的理解、掌握用不同的线来表现老人与儿童不同外貌的肌理感觉,并通过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情景,主动交流,激发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展开回忆,并采用低龄段小朋友特有的线描表现形式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感受到绘画的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要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1. “大家来找茬”游戏导入
师:下面是我们的游戏“大家来找茬”,小朋友比一比谁的观察最细致,仔细观察照片中女孩的脸、头发等。一会儿,老师要给大家来一个“超级变变变”。(生:头发变白,眼神变暗,牙变黄等)
(二年级学生拥有着无尽的活力和激情,以游戏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通过模像直观,让学生观察对比年轻人变成老人的图片,初步了解老年人面部特征。)
师:对比老奶奶的照片,我们小朋友的脸有哪些特征?小朋友们也可以摸一摸自己的脸,是怎样的触觉。
(学生通过对比观察,认识到儿童的皮肤白白嫩嫩,眼睛大而有神等)
再由教师总结因为年龄的差异,老人和儿童的脸部特征有所不同。顺势引出本课的课题《老人与儿童》。
2. 探索与发现(课件展示)
(1) 找一找
师:找一找,老奶奶的脸上哪些部位的皱纹分布最多! (生:眼睛、嘴巴、脸颊)
师:分别提问①长在额头上的皱纹 抬头纹
②长在脸颊附近的皱纹 表情纹
③长在眼角旁的皱纹 鱼尾纹
通过脸部照片皱纹的特写,让学生了解到在画老年人脸部皱纹时不是乱画的,而是在不同的位置添加相应的皱纹。(教师贴出相应的范图)
师:你们看这位老爷爷最近很烦恼,他的头顶光亮,好像一颗大灯泡!要是在漆黑的夜晚,他可用不着手电筒呢!(对于低年级儿童,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力,许多学生都开心的'笑了,为课堂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老爷爷的头发除了少还有什么特点?(生:变白了)
(顺势请学生联系生活回忆爷爷奶奶的发型,教师贴出范画。并针对其中一款卷发提问:为什么老年人会烫卷发,师生共同总结出:因为老年人头发少,烫卷发可以使头发看上去变多且美观、时尚。)
师:出示小朋友头发照片,请学生说出小朋友头发的特点黑亮、多等。
(由此对比出老人与儿童的头发也有所不同)
师:除了头发会变白,还有哪些毛发会变白?(生:胡子,眉毛)
(利用课件展示老爷爷不同样式的胡子照片并贴出范画)
(2).画一画
师:不知道老师六十岁会变成怎样的一位老奶奶?(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在课堂中示范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中学会运用线条及掌握线条的变化。在示范时,讲解与绘画同步进行,更能使学生掌握儿童和老人用线特点及刻画他们的重点。)
邀请两位小朋友上台尝试在老师准备的2张男、女孩面部添加皱纹,也可改变发型,使其变成老年人。由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及学习热情。
师:出示老年人的站姿(PPT)
(3). 表演和巩固:
师: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请学生思考老年人在过马路,起床等场景下的行动是怎样的,小朋友在相同的情景下的行动又是如何。
现场请两组小朋友分别表演老年人和小朋友在走路时和起床时的动作。并选出最佳表演奖,奖励一枚小奖章。
(模仿秀一是为作业作铺垫,让学生不局限在老人与儿童的面部特征,动态此时就是更好的结合;
二是更好地掌握老人与儿童的特征;
三是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模仿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老年人因为年纪大行动不便走路时弯着腰,手持拐杖;小朋友活泼好动,腰杆挺直。)
(范画展示)
(4).交流想法 让学生回忆并讨论和老人在一起时最深刻的趣事,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
3欣赏美术作品,学习绘画方法。
水墨作品。如何体现线条的流畅和粗糙。大胆地运用笔墨。
线描作品。如何用线表现老人和儿童的不同,初步理解线条的几种质感。
学生作品。同龄人在绘画时是如何表现老人与儿童的不同,使得学生感受到自己也是能画出来的。
4教师范画(范图)
展示(先贴范图再于黑板上画出老人与儿童的线描图)
5作业布置
(1) 运用线描的形式,画出一组老人和儿童在一起的有趣情景
(2) 注意区别老人和儿童的面部特征及动态
(3) 根据老人和儿童的特征,利用点、线、色彩装饰衣服。
(4) 添加有趣的场景如公园、家、马路等,注意构图要饱满,色彩要丰富。
6评价反馈
学生完成作业后,把作品呈现在作品展示区内,然后组织群体学生参与评价交流,教师在学生评价时应注意评价方法的引导,尽可能让学生说,例如:最有创意的是,涂色最均匀的是(。这样的设计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表现能力和美术欣赏评价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生动的表现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成功的愉悦)
7总结扩展
让学生欣赏多种表现手法,如水粉、雕塑、油画等表现出的老人与儿童造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并在总结中教师强调要关心、爱护老人和儿童,让世界处处充满爱,使学生的感情再次得到升华。
五.板书设计
《老人和儿童》这一课既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亲情,又要让学生尝试用线条的形式表达生活中最熟悉的老人和儿童形象,所以要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活动下有效学习,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